广厦万间惠农家
蔡 瑛 买不起房,没房子住,是很多城市居民心里永远的痛。可正当很多农民庆幸自己坐拥数间宅基地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很多农民竟也开始为自己建不了房发愁。面对这一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棘手问题,温岭市人大常委会积极算落地了。虽说造两间房子要欠点债,可这心里高兴。”40多岁的张大婶放下手中的水泥桶,指着正在建的新房,被太阳晒得通红的脸上笑开了花。
“从这阶段试点下来看,最难的还是拆老屋,群众‘恋祖’心态较普遍。”城北街道办事处主任余海波一语道破了农民建房工作的最大症结,“我们在拆旧工作中提出了‘四必拆’原则,即新的村庄规划区内应拆老屋必拆,城市拆迁红线范围内的应拆屋必拆,交通水利建设红线范围内的应拆屋必拆,涉及消防、危房等应(可)拆老屋必拆。”
“政府在调整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首先保证农民建房土地指标。”
“由村里接管的应拆未拆老屋,在拆除前应落实抗台、消防等各项安全措施。”
“市人大各委办要根据联系分工,定期到各镇(街道)督促此项工作开展。”
看完现场,听完汇报。与会人员提出了一条条切中肯綮的建议、意见。
“农民建房面广量大,任务十分艰巨,今年时间过半但各镇(街道)的落实供地率、老屋拆除率、土地回收率极不平衡,人大有必要听取政府专项汇报,督促两级政府推进此项民生工程。”会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学明要求政府认真研究、总结城北街道的试点经验和做法,积极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认真把农民建房工作抓实抓好。
全方位监督催生“三年计划”
在全面系统地总结城北街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温岭市政府又出台了《温岭市农民建房管理规定》、《温岭市农民建房历史遗留问题处理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并在年度计划的基础上列出了“三年行动计划”。
一时间,温岭这片926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每一个村落都吹响了“农民建房工作专项行动”的号角。随之,一场声势更为浩大的人大督查活动也拉开了序幕。
2009年7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各镇(街道)人大(人大工委)负责人和部分人大代表组成督查组,兵分16路,分别赶赴全市各镇(街道)深入开展以“查数据、听民声、促落实”为主题的督查活动。
“你们村里一共有多少间应拆未拆的老屋?拆了多少?收回多少?又新建了多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学明带队的督查组来到泽国镇汇头林村,就相关数据向村干部进行反复核实。随后,他们又来到需要拆除或收回老屋的村民家中,详细了解情况,结果发现这种拆除、收回并行的方式,当地村民普遍都能接受。不过,在他们随后赶去的泽国镇五里泾村,结果却不是很理想。由于牧长路建设规划没有实施以及农保等原因,该村已经批建的房屋数量离群众需求相差甚远,3年建房计划也难以筹划。
16个督查组,分赴全市各镇(街道),随机抽查了33个行政村的农民建房工作情况。督查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各地拆老建新的势头良好,2009年上半年已批建新房5000多间,超过了过去3年的批建总量。不过,各镇、村间也存在着一些不平衡,一些地方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没有真正合一,农保地调整不了;一些重点工程和新农村建设涉及的规划调整,影响了农民建房的落地;很多地方对“三年行动计划”缺少统筹安排,农民建房需求难以得到保证。此外,一些
广厦万间惠农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