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垦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研究
要:
以合川区龙凤镇常青村等(4)个村为例
居民点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评价结果确定评价单元的土地
利用方向。本文以合川区龙凤镇常青村等(4)个村为例,采用因素限制法和相关因素分析法相结合居民点用地整理适宜性评价做了探讨,分析了泰安市岱岳区农村居民点用地
整理开展的难易程度,为进一步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5] o尹君等提出土地多 宜性评价方法并在河北省徐水县进行了探索,建立了 7类评价标准系统,进行了 17种组 合类利用方式的土地多宜性评价[6]。一个完整的土地适宜性评价需要考虑土地破坏后的 情况、经济,技术可行的措施,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因素,政策因素和公众意愿, 类似区域的复垦情况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才能够尽可能的减 少误差。
目前,我国的土地复垦整理主要目标是增加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7]。本次
农村居民点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的对象是可复垦的居民点,通过评价单元的划分,参评 因子的选择,评价标准的建立,评价体系的构建,对待复垦居民点进行评价,通过评价 结果确定居民点复垦后的土地用途,土地利用方向,以便合理安排复垦工程措施和生物 措施,以及为今后土地的分等定级提供有效地借鉴。
2研究区概况
本次农村居民点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涉及常青村、长伍村、米兰村、东角村4个行
政村,项目区位于合川区龙凤镇。龙凤镇位于合川区西北部,北靠彰明镇,东接东兴乡, 南连游仙区东林乡,西与青莲镇、九岭乡、龙门镇隔江相望。全镇地势东高、西低,地 势开阔,海拔在360〜400米之间,属于平坝和浅丘地带。全镇面积 km2。气候温 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 17C0左右,年降水量750〜1400毫米,常年日照 时数1245. 1小时。无霜期330天以上,无低温冻害,灾害性气候少,是实现粮、果、 蔬等全面发展的理想气候区。粮良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油料作物以油菜、 花生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生姜、莲藕、蕃茄、海椒、西瓜等,复种指数为160%左右。
养殖业以养猪为主,小家禽主要有鸡、鸭、鹅、兔等。 2006年末,总人口 103人, 其中:农业人口 。耕地为2081 hm2,其中:水田1222 hm2;以龙多山为中心 的退耕还林为17 hm;森林复盖面积达到93 hm2; 103万元,完成固 X03万元,、增加值457万元;农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增加322元,达到2588元。
研究区域土壤类别主要为灰棕紫泥土,土壤类型分布受地形影响明显。土壤胶体品 质好,矿质养分含量丰富,呈弱酸性,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土壤熟化程度高,保水保 肥供肥力强,未受到大气、土壤、水质污染,适宜果蔬、花木园艺植物生长。
研究区域地下水类型以碎屑岩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地下水蕴藏与地层、地形、
植被、降雨等因素密切相关。项目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由地表径流补 充,其动态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山脊、山坡的地下水蕴藏较深,一般在
50米以上;平
坝的地下水蕴藏较浅,一般在 5米以内。山前的冲、堆积平坝和河流阶地处,均有丰富 的地下孔隙水。目前开发利用率很低,仅用于人畜饮水。
研究区域属龙多台地易旱区,农业排灌条件要求比较高,目前行政村里的排灌渠道 多为土沟,沟渠的深度和宽度不够,遇到多雨季节,无法及时排涝。目前农业水利灌溉 方式主要为机泵提水灌溉,缺乏蓄水条件,遇到夏季干旱少雨时节,由于灌溉条件缺乏, 无法满足灌溉的要求,经常因干旱而造成农业经济损失。同时由于对土地重用轻养,且 施肥不合理(无机肥多,有机肥少,氮肥多磷、钾肥少),导致土壤有机质分解,团粒 结构破坏,肥力下降;另外,由于项目区坡耕地较多,部分区域坡度大,且现有耕作方 式大多为顺坡耕作,每逢暴雨易出现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质量不断下降。
原先村民为了方便耕作的需要,大都居住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在霆雨时期,地下水 位大幅度上升,地表低洼处容易积水,常常造成墙倒屋塌等危害。遭此情况,当地政府 统一安排村民逐步迁移到地势略高的地方。最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 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原先很多土瓦结构的房屋都被废弃,改建成了砖混结构的房屋,使 原来的旧宅基地基本荒废,现农村中有许多因居住搬迁而闲置或废弃的农村居民点,占 用大量的土地,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空心村”现象突出。使得旧村的土地支离破碎、
坑凹不平,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同时新村建设又占用大量耕地,使村里人多地少的矛盾 更加突出。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建设用地指标,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项目 区有实施居民点土地复垦的必要性,
农村居民点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