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库
11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摘 要】:自 主 学 习,顾名思 义 就是 学 生 依靠 自 己的 努 力 , 自觉、主 动、积极地获取知识。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
以学生为本变化就不会做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应变能力较差。
学生的概括、比较、归纳、综合、分析等综合能力都 较差,几乎处于零级状态。
以上分析说明:只有15 %〜20 %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 能力,但这种自学能力正处于最初级最简单的形式,尚处于 未被开发阶段。
精选文库
5
我们课题小组成员志同道合,本着严谨、科学、实事求 是的态度,努力搞好课题研究,我们又进行了分阶段研究, 有目的的实施、修正了方案,并且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对我校的高年级学生进行 了问卷调查看到学生在某些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明显变化,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机械地练,而是主动 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并初步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学什么、 怎么学、学得怎么样。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在学期初能认真 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据此制定出 学习计划。学生更加热爱学习,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学生喜欢自主探索,也喜欢竞争合作;学生的思维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1)学生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学生在主动参与中, 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课堂上不仅敢 于发表见解,有时还对教师提出不同意见,甚至评价教师的
示范。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学生这样说“我认为” “我还有 一种想法” “我们小组讨论后觉得” “我是这样来学的”等 等。
(2) 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在小组学习中,学生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不但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也能注意倾听同伴的意见,进 行交流磋商,增强了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3) 学生的探究能力获得发展。在老师搭建的平台上, 学生能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调查、信 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学生在积极的课堂 环境下主动参与所获取的知识,用得着,记得牢,学得好, 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4)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养成。从调查发现,学生学 习的信心增强,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 乐思善辩的习惯,勤翻工具书的习惯,博览群书、广泛摄取 信息的习惯,自疑解疑的习惯,为学生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精选文库
7
课题组的杜玉娟老师还提出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走进课
堂。
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 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就是要根据学 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数学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让学生课堂应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变教学为导学,激发学生 自主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提高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 控”的学习。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 创造性的学习。它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所 学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 义的事情,使学习过程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 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 展,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1、要确立数学教学的自主教育观,确立学生自主学习 的地位。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为自己教育自己
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 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使学习者“成为他们获得的知 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叶圣陶先生也说 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教育学认为,学生 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仅接受教育,同时还自觉主动地进 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造就终生爱好学 习的自主学习者。数学教学应确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 育理念,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唤醒学生的自主 学习意识。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彻底转变指导观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确立自主学习的地位。这 是重要前提。
2、要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变“教学”为“导学”。
精选文库
7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认识和学习活动的主 体,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内在的学习”。数学教师的职责不 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 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应是消极的 听众,而应是主动的求知者、探索者。因此数学教师要培养 学生的自主意识,要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让学生成为学 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