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长度概念的根底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才能
重点、难点
在建立长度概念的《长度单位》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长度概念的根底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才能
重点、难点
在建立长度概念的根底上。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才能。
教学准备
厘米尺,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一根长5厘米的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精品文档请下载)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才能,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老师出示小方块,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用这个小方块做了些什么事情吗?
(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
每次测量物体长短都用这样的小方块一个一个去摆太费事,有什么其他工具可以测量物体的长短吗?(尺)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创造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是统一规定的。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厘米.
(1)看一看.
将小方块的边放在厘米尺的刻度上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尺上每大格长度和小方块边相等.)
这个小方块,他的一边是1厘米,而厘米尺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课题)
(2)比一比。
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老师出示实物图钉和手指,通过测量,学生清楚地看到并体会到1厘米的直观表象,学生练惯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的长度。(精品文档请下载)
(3)认识厘米尺.
我们使用的这种尺每大格都有1个数字,因为这些数字都以厘米作为计量单位,所以叫做厘米尺。
(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理论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也可以理解学生的知识储藏情况。)(精品文档请下载)
2、用厘米尺量。
(1)说一说。
厘米尺上1、2、3……这些数表示什么意思?(1厘米,2厘米,3厘米……)
让学生根据刻度表示出1厘米,2厘米的长度.
总结:从0到1有1个大格表示有1厘米,从0到2有2个大格表示有2厘米……
(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
长度单位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