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考点鉴赏模块演练
考点集训(十六) 【P349】
模块一:古诗词形象鉴赏训练
1。这是一首咏物诗。其中的“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化用了孔子哪一句名言?有什么寓意?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里用“松柏有本性",贴身汗衣,和此时此地欣喜中的后怕相交融,一起渲染了“夜更寒"的气氛,进一步反衬出“蜀道之难”。(精品文档请下载)
模块三:表达技巧鉴赏训练
13(1)关于“故土事",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连问了十二个问题,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杂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土之值得思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你觉得这样写合理吗? (精品文档请下载)
独问“寒梅著花未”,外表看出乎常情,但绝非故作姿态。故土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思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成了故土的一种象征,也自然成了“我”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13。 (2)你更喜欢《杂诗》还是《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为什么?
更喜欢《杂诗》。王绩的《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其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杂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精品文档请下载)
(答“更喜欢《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4。明代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两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两句“筋骨毕露”,?为什么?(精品文档请下载)
不同意。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给人留下深化的印象。次句写五千精兵一旦之间丧身“胡尘”,,。假设无前两句明白畅达的表达、描写作铺垫,亦难见后两句“用意”之“工妙”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假设答“同意"而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也可以。)
15。诗歌开头两句就以极其洗练的语言破题而入,直点题旨。作者不说天下伤心之事是别离,而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让读者自己由地及事,由亭及人,直中见曲,曲中见妙。后两句更显奇思。__________________后人赞美这两句是“奇警无伦”,可谓一语中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由杨柳发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杨柳和春风两件本不相关的事物联在一起了。到此还缺乏为奇,诗人又生奇想,说春风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见人们送别,所以成心不让柳条发青。从艺术技巧上说,作者用移情于景的手法将春风写得有情有感,使它和别离的人一样惜别、伤别。(精品文档请下载)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为人们赞叹传诵的原因。
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精品文档请下载)
17(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较,如说新月“学"扇。
(可以从开头几句整齐的句子体会到,还可以有“排比"辞格,也可以从“新月初学扇"的构造分析,“学”字的人格化词语轻易得出结论。)(精品文档请下载)
17(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精品文档请下载)
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那么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黄昏,又由地面转到天空。(精品文档请下载)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宏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模块四:古诗词思想内容鉴赏训练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精品文档请下载)
写江水漫漫,又到哪里去寻找渡口呢?自己返乡的愿望恐怕一时还难以实现啊。滚滚滔滔的江水和大海相接,望不到尽头,昏暗的天空愈发显得压抑。眼前的景象衬托出了诗人迷茫无奈、欲归不得的惆怅心情.(精品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