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评估目录 1. 基础知识 2. 常见认知障碍 3. 认知的评估 4. 相关护理诊断复习思考题 1. 基础知识(一)认知的定义: 人们根据自身感知到的外界刺激与信息推测和判断客观事物的心理过程(二)认知的组成: 1. 感知觉: 感觉: 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通过感觉人能够认识外界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软硬、气味和声音及自身状况, 并因此有可能实现自我调节如饥择食, 渴择饮等。知觉: 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人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 因此, 常将感觉和知觉联系在一起, 统称感知觉。感知觉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 感知觉既是认识的开端又是思维的基础,对维持大脑正常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 心理活动都是在感知觉所获材料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2. 注意: 定义: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为个体在清醒状态下, 时刻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的特殊心理现象。分类: 无意注意: 为没有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如浓郁气味引起的注意。有意注意: 为有目的并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受意识的调节与支配,是人生活、学忆: 定义: 为个体将所经历过的事物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回忆)等方式,积累经验的心理过程。分类: 感觉记忆:指个体的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的记忆,有鲜明的形象性, 但信息存贮的时间极短, 稍不注意, 转瞬即逝。短时记忆: 指感觉记忆中经过注意能保存到 1 分钟以内的记忆,记忆容量有限。长时记忆: 指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 来源于短时记忆的加工和重复,记忆容量大,保存时间长,从 1 分钟以上到几天、几个月、几年甚至终生,记忆的牢固与否主要取决于记忆信息的意义重大与否。 4. 思维: 定义为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 以及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及其内部规律的理性认知过程。思维活动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在感知觉基础上产生,借助语言和文字表达。思维具有连续性, 丧失即出现思维障碍。分类: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思维的活动过程: 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思维的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5. 语言: 定义: 是人们进行思维的工具, 思维的抽象与概括总是借助语言得以实现, 思维和语言是一个密切相关的统一体, 共同反映人的认知水平。分类: 接受性语言: 指理解语句的能力, 包括倾听、阅读等感受过程。表达性语言:为传递思想、观点、情感的能力, 包括说话、书写等表达过程。 6. 定向力: 个体对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状态的判断认识能力。包括时间定向、地点定向、空间定向和人物定向等。 7. 智能: 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能是认知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 与感知、记忆、注意和思维等有密切的关系。智能水平一般与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有关。(三) 影响认知水平的因素: 年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疾病、药物作用、酗酒、吸毒。 2. 常见认知障碍(一)认知障碍的定义: 认知过程异常。(二)认知障碍的类型: 1. 感知觉障碍:(1 )感觉障碍: 定义: 感觉系统对外界刺激不能产生正常的感觉反应称为感觉障碍,也称为感觉异常. 类型: 感觉过敏: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增高,如对皮肤轻触感到难忍的疼痛,多见于神经衰弱、癔症、更年期综合征及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感觉减退: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降低,如对强烈疼痛仅有轻微的感觉, 常见于入睡前瞌睡状态、抑郁状态和意识障碍。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 指机体存在难以描述、难以忍受的不舒适感觉, 性质和部位难以确定,如感到挤压、游走、虫爬等,多见于神经症、癔症、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2 )知觉障碍: 主要包括错觉和幻觉。错觉: 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生理性: 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暗示或期待的状态下产生的错觉如杯弓蛇影,一般通过验证可被很快纠正或清除。病理性: 错觉产生后不但个体不能纠正, 且常有恐怖色彩, 多出现在谵妄状态时。幻觉: 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 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知觉障碍, 多见于精神疾病患者。意识清晰时出现幻觉通常是精神疾病的 象征。 2. 注意障碍: 主要表现为注意的范围、稳定性和强度的改变。包括注意增强、注意减退、注意涣散、注意转移和注意范围狭窄。 3. 记忆障碍: 定义: 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记忆能力的下降。原因: 外伤、血管性、炎症、占位和代谢营养性疾病, 心因性。类型: 1) 遗忘: 定义: 指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 类型: 久性遗忘:识记过的内容永远不能再认或回忆; 暂时性
2.认知评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