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
1、认识“违、执、妄”三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着地、伽利略、违犯、确实、胆大妄为、固执”
1
教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
1、认识“违、执、妄”三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着地、伽利略、违犯、确实、胆大妄为、固执”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合作学习,深化感知伽利略英勇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学习,深化感知伽利略英勇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合作学习,深化感知伽利略英勇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课前准备:
老师:本课相关课件
学生:预习本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有一位年轻的数学教授,就在这里做了举世知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齐读课题。)
3、学习多音字“着(zháo)",“着”可以换成什么词?(落),给“着”.
3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出示自学宝典: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围绕题目,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反响自学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初读情况,并及时正音:着地、伽利略、违犯、确实、胆大妄为、固执。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请你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2、反响,交流:
伽利略是一个(擅长考虑)的科学家.
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伽利略是一个(英勇)的科学家。
……
四、研读课文,深化感受人物形象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方面深化感受人物形象.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1)伽利略是一个(擅长考虑)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
5
“辩论家”;,他的话不容置疑,.
老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考虑过程,可以和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助。(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图示法等)
,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假设……那么”“……但是"“假设……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妄下结论。
(2)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