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赤壁赋
高一语文组 庄彩云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和常见文言句式,进步理解文本分析才能;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诵读指导,体会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理清本文线索。
3、态度情感和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5
”,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开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三.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文章的感情。
1、注意以下字的字音
壬rén戌xū 属zhǔ客 窈yǎo窕tiǎo 冯píng虚御风 桂棹zhào
倚歌而和hè 愀qiǎo然 舳zhú舻lú 山川相缪liáo 酾shī酒
横槊shuò 渔樵qiáo 江渚zhǔ 匏páo樽 蜉fú蝣
四、文言字词讲解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6
。⑵ 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⑶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⑷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 彷徨于斗牛之间
A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2) 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 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 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妙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一词多义
(1)东 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和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8
如诉如泣(副词,像)
(5)白 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歌曰:“……”(歌词,名词)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
4.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和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8
(2)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 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
(4)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 助词,的. 惟江上之清风
(2)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哀吾生之须臾 /苟非吾之所有 / 吾和子之所共适
(4) 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5)助词,不译。 月出于东山之上/舷而歌之
(6)代词, 倚歌而和之
(7)动词,去、往。 纵一苇之所如
3.于
(1) 介词,在。 苏子和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彷徨
《赤壁赋》教案终稿(庄彩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