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风光。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展了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那么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它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绘流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5)读出节奏 (课件)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沿/溯/阻绝.
3、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 清/荣/峻/茂
5、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进展译文,领略三峡风光,体会思想感情。
以上内容通过读到达理解课文内容,初步领会思想感情的目的。
四、想一想
1、找出课文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有关句子,并在合作中翻译这些句子。
3、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根底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
五、背一背
在疏通文义的根底上,让学生开展背诵竞赛,争取当堂背诵。
1、自由朗读成诵
2、个别背诵
六、老师小结
6
七、布置作业
1、查找三峡的相关诗词或图片
2、结合课文想象三峡美景,形成300字的文字
第二课时
一、查一查
复习旧课 1、重点词语的解释;2、个别背诵
二、品一品
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风光。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1、研读和赏析,考虑问题:课件出示
a.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b.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c.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明确:
a.先写山,后写水.
b.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那么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c.表现了作者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
2、然后找出相对应的语句.
a.写山———山高岭连、中间狭窄。如何刻画的三峡山的这一特点?首句交代峡之长,又交代山之连,再从俯视和仰视写山之高,最后写特定条件下三峡表现出来的特点,这一特点再次点明三峡山的特点。
b.写水——主要抓住三峡四季的水来描写。先写夏水-—大水猛涨、水流湍急;再写春冬——素湍绿潭、清荣峻茂;后写秋天——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3、写水为什么先从夏水写起?
4、如此宏伟壮丽的风光,郦道元仅用150余字且描绘传神,可谓神奇,如今我们用欣赏的目光来评说一下课文的美,如:课文描写手法的美,正面描写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形象的写出了三峡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狭窄、水长,而
6
“自非……曦月”又侧面衬托了三峡峰峦连绵,隐天蔽日的山势。同学门根据老师的提示赏析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处。(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法之妙,通过练习来稳固内容。课件出示练习:
三、 练一 练
1、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 句从 面表达了山峦的 ,山势的 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