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8篇
此之外他为得到新贵头衔,日后挤进官场,便答应了和奥勃里翁小姐联姻。
书中的人物都有着自我的个性,但是从他们身上也能够找到当时社会的影子。贵族阶级日趋衰落,一切封建的、宗法的能写会算,凭借自我聪敏的头脑,贿赂监管拍卖的人,之后又不断钻空子,并利用职权占尽了便宜,趁着大革命挣得一大笔财产。正如巴尔扎克所描述的,葛朗台兼有老虎和巨莽的本领。于是他成了每个人钦佩和膜拜的对象。金钱成了葛朗台的上帝,他活在世上的唯一好处就是赚钱,想尽一切办法,赚取别人的土地,并费尽
心思使其合法化。毫无疑问他的思想早已被金钱这一沉重的枷锁束缚住了。在他眼里钱比生命更重要,连妻子女儿都比不上一点小小的黄金。他对他的家人吝啬至极,生活上穷苦简陋,吃的是烂菜烂水果,用的是廉价蜡烛,肉禽也都是靠佃户供给,连糖都舍不得买。他把钱藏得连家人对家里究竟有多少财产都是一无所知。当欧也妮把自我全部的金币给了堂弟后,葛朗台毫不犹豫将她软禁起来,只让她吃清水面包。当妻子也因穷困一病不起时,葛朗台因不愿让女儿继承母亲的遗产,又想方设法讨好女儿,甚至在死前仍不忘紧紧盯着桌上的一堆黄金。他这一生虽积累了万贯家财,最后仍是一无所有。金钱并没能带给他真正的财富和幸福,徒留下愚蠢,和空虚的内心。
而守着父亲巨额财产的欧也妮,无疑受到了众人的追捧,那些唯利是图,贪图富贵,爱慕虚荣,帮葛朗台放高利贷的法官和银行家们对她大献殷勤,热烈追求。他们明争暗斗,却都被葛朗台老头玩弄于股掌之中,被利用去钓大鱼,到最后连克罗旭院长自私的愿望和野心也落空了。这些人完全被贪欲所支配,在金钱的罪恶中深深地迷失了。
欧也妮的堂弟夏尔,是一个典型的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产物。纯真的欧也妮使他领略到了人性的
完美。欧也妮为了资助夏尔将她全部的金币偷偷送给他,可没有想到,印度之行成了夏尔人生的转折点。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他开始堕落,自私自利在他的心里蔓延,他逐渐变成了一个追逐名利的掠夺者。他一心只想发财,为此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买卖人口,放高利贷,走私漏税,肆无忌惮,胆大妄为。他背信弃义,抛弃与欧也妮的感情,为了公爵家崇高的地位和诱人的钱财,娶公爵女儿为妻,以实现自我的野心,此时的欧也妮自然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金钱已经侵蚀到社会每个地方,不断摧毁着人性与情感。
欧也妮似乎是这混沌世界里唯一的光芒了,她对金钱既不看重也不轻视,从小就勤俭节约、不乱花钱,对身边的任何事都报以最善良、纯真的心。她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却依然执着的生活着,不放下她那强烈完美的感情,她的心只为高尚、温馨的情感而跳动。她常做善事、生活简朴,在一群利欲熏心的人中似是一朵的青莲,出淤泥而不染。
在人类的感情领域,金钱是无能为力的。它并不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太多的渴求只能使人陷入深潭,无法自拔。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要支撑这些潜滋暗长的欲望,也许就会像葛朗台那样成为金钱的奴隶,让真正的快乐无处生根。为根本是剩余的
奢求疲于奔命,到头来又能获得什么呢?最多只能对错过身边的完美而悔恨不已。过多的欲望成了人们苦恼的原因,它压抑着最基本的人性和良知。
一个人的期望越大,那么他就可能失望的越多。更可悲的是,许多人被金钱、权力和名誉蒙蔽住了双眼,自我到最后都浑然不觉。盲目追求不需要的只会让人忽视了真正的幸福,迷失在人生的路途中。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四):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推荐了一本书:《欧也妮葛朗台》,书中的葛朗台十分吝啬妈妈这么告诉我。于是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他到底有多么吝啬?
《欧也妮葛朗台》是由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写成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
葛朗台精于算计,趁着当时剧烈动荡的社会环境,乱中发财,成为苏缪城的首富。他是个十足的守财奴,虽然他有四五百万的家产,但生活却还不如普通人,常常把租户交来抵租的水果蔬菜拿到市场卖,把剩菜烂果子留在家里自我吃。不到规定的时间不准生火,不管天多冷都不能。晚上一家人都
到一个房间做事,那样能够节约蜡烛。他把什么都当做自我赚钱的工具。他最后将要死的那几天,总是叫女儿拿出一把黄金来洒在桌子上,还说:我看见他们心里就热乎了。脸上露出极为幸福的表情。虽然我感到他很可恶,竟然这么冷酷无情,但他将要逝世的时候,我还是为他的死感到可惜:一生就这么过去了,每一天脑子里只有钱,只有算计,这样他会快乐吗?对于他也许是的。但是想想,你有那么多金子,你渴望自我拥有这么多金子,但当你死去的时候,那钱是带不走的。你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钱,最后还是留给了你的后人(当然欧也妮很孝顺)。与其这么攒钱,倒不如好好的生活。这样,是亏了自我。他的人生除了钱就没有别的了吗?他脑中就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8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