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佳肴》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南昌市南钢学校 张进清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20课
【设计理念】
我们使用的这套语文教材,注重联系生活,扎实、灵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在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实践出真知。这条真理被历代人所认可,它出现在好多作品中,同样,我们今天要学的《虽有嘉肴》也蕴含有这样的道理。
二、预习反馈。
1、交流课前预习第1题,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2题,正确认读字音。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检查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解答预习中学生的疑惑,锻炼学生的查阅资料和自学能力。
三、反复诵读,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仿照例如,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例如: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学生活动:小组内大声自由朗读课文,互读课文,交流展示,互相评价,试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明确: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重语气、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分钟。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4、在全班进行朗读展示。
学生活动:每小组推出一名同学在全班展示朗读,师生共评,教师注重指点朗读方法,如诵读,注意节奏,对表现好的组给与表扬。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反复诵读,熟悉课文内容,加强积累,促进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同时也实现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师生互动交流可使学生收获自信,消减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激发学习的热情。
四、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活动:分组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质疑。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合作学习效果,师生一起矫正。
3、学习反馈: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 虽: 嘉: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 旨: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 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 自强:
〔6〕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
〔7〕其此之谓也 其:
虽有佳肴--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