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冰山模式”下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美学分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冰山模式”下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美学分析
摘 要:该文章打破常规的电影美学分析系统的知觉层面、故事层面、特征层面、思想层面四个层面的逐级性,而是以“冰山模式”来思考这四个层面的相互关系,知觉层面作为一部电影浮于海面的冰山一角“冰山模式”下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美学分析
摘 要:该文章打破常规的电影美学分析系统的知觉层面、故事层面、特征层面、思想层面四个层面的逐级性,而是以“冰山模式”来思考这四个层面的相互关系,知觉层面作为一部电影浮于海面的冰山一角,故事层面与特征层面作为并列关系位于冰山的中层部位,在海平面上若隐若现,而思想层面作为海平面下无法预知的大面积神秘冰山等待观众们去发现与思考。“冰山模式”下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更符合观众的视角,知觉为第一印象,通过故事和特征来构建电影冰山结构,由观众引发的思考多少来影响冰山大小,更加生动形象。
关键词:美学分析;冰山模式

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改编自《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英国文学,自2010年发行后,深受观众们的喜爱。常规电影美学分析系统为四个逐级层面:知觉层面、故事层面、特征层面与思想层面。在此结构基础上,针对知觉层面、故事层面与特征层面的特殊三角关系,本文提出故事层面与特征层面为并列关系的模式。本文就将电影美学分析系统的四个层面重新排序为“冰山模式”,来解读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
一、冰山一角——知觉层面
视听语言虽然只是影片的冰山一角,但通过环境造型、人物造型、色彩、声音等也足以让观众感受到影片的情感基调,感受影片氛围。由此,本文将类比同时动画影片的《僵尸新娘》[1]进行在知觉层面上的视听语言分析:

二、若隐若现——故事层面与特征层面
(一)故事层面
按《爱丽丝梦游仙境》故事结构划分故事单元[2],粗略如下:
(1) 婚宴逃婚
(2) 误入仙境
(3) 背负使命
(4) 解救疯帽
(5) 觐见白后
(6) 参与决斗
(7) 回到现实
除了以上划分外,根据托多罗夫理论,故事是在重复失衡-解决失衡-重建平衡中发展开来的。所以(1)-(2)是平衡的宁静;(2)爱丽丝误闯仙境,开始失衡;(3)背负使命重新达到平衡;(4)疯帽子被抓,失衡,成功解救,再次达到平衡;(5)-(6)爱丽丝觐见白后后,为拯救仙境作为勇士去决斗,失衡;(7)大获全胜后,爱丽丝回到现实,重新达平衡。
由此,整部影片共有三次失衡又再次达到平衡的过程,符合托多罗夫理论的“失衡重建原理”,情节跌宕起伏,情节节奏较好。
(二) 特征层面

《爱丽丝梦游仙境》是一部典型的哥特式电影,在这部电影中,观众可以感受到哥特式风格独特的神秘和阴郁,有着奇特的环境造型、独特的人物造型和丰富的色彩。例如:梦幻的若隐若现的肥猫、满脸皱纹的吸烟虫等等。
2. 女性主义特征
《爱丽丝梦游仙境》发行时正处于当时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该片仍具有强烈的女性话语,再加上蒂姆·波顿导演在影片中表达了他对19世纪女性主义的强烈关注。于是影片中的爱丽丝打破了女性话语对于她的控制,勇

“冰山模式”下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美学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李十儿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4-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