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种豆得瓜”:张之洞与清季废科举.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种豆得瓜”:张之洞与清季废科举
谢 放 1905年,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至今整整100周年。美国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指出: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对中国社会所带来月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百日维新夭折,清廷宣布恢复科举旧制。

改革科举与兴办学堂并行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逃亡西安的慈禧迫于形势,不得不于1901年1月下诏变法。此时张之洞也联络同僚,呼吁改革科举制度,大办新式教育。他主持起草并与两江总督刘坤一联衔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其中第一折就涉及改革科举,提出“育才兴学”的四条办法:设文武学堂,酌改文科,停罢武科,奖劝出国留学。申明改革“以讲求有用之学,永远不废经书为宗旨”,建议改革科举与兴办学堂并行。武科立即废除,军事人才由军事学堂培养;文科则改变考试内容,分科递减,逐步废除(即科举名额逐科减少,学堂名额逐步增多,十年之后,生员、举人和进士便都出身于学堂)。之所以采取分科递减的办法,主要是考虑到给不能进入学堂的生员、举人以出路,减少改革的阻力。
1901年8月29日清廷诏令,自第二年起,乡试会试一律废八股,试策论;永远停止武科,并再次重申了张之洞所提出的科举改革方案。12月,又宣布各级学堂毕业生经考试合格给予贡生、举人和进士的科名出身,但对分科递减之议不予表态。清廷担心废除科举将“失士人之心”,因而迟疑不决。
1902年底,张之洞与袁世凯在南京会晤,商议废科举之事。两人还讨论了如何为旧的生员、举人寻求出路的问题,相约联衔会奏。1903年3月13日,由袁世凯领衔,张之洞参与,会同山东巡抚周馥、湖广总督端方等奏请分科递减科举名额,并提出了解决原有生员、举人出路的方案,军机大臣王文韶等人反对。两个月后,张之洞奉旨入京觐见,管学大臣张百熙和另一位管学大臣荣庆联衔奏请派张之洞会商学务,制订学堂章程,称赞“张之洞为当今第一通晓学务之人”。张之洞奉旨组织人员,参照日本学制,拟订学堂章程,经过三个月起草,七易其稿,完成《奏定学堂章程》,朝廷批准颁行。这是中国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新学制,成为清末民初新教育制度的蓝本。
在京期间,张之洞还为科举减额之事积极活动。政务处八位王大臣经张之洞疏通说服,七位表示支持,只有王文韶仍不同意。1904年1月13日,张之洞会同张百熙、荣庆奏请“递减科举,注重学堂”,建议从丙午(1906年)科起,乡、会试中额每科分减三分之一,三科减尽即停止乡、会试;岁考学额每次减四分之一,减尽即停止岁考;批驳所谓废科举、兴学堂就会使“士人竞谈西学,中学将无人肯讲”的责难。由于多数大臣支持,分科递减之法终于被采纳,并宣布自丙午科开始实行,但仍强调要等“各省学堂一律办齐,确有成效,再将科举学额分别停止,以后均归学堂考取”。

“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新学制的颁布虽然促进了学堂的发展,但科举人仕仍然被视为“正途”,对士人还有很大的吸引力,学堂的学生依然以应试科举为目标,不安心学堂课程的学习。张之洞感到科举一日不废,则学堂一日不能大兴,决意尽快废除科举以发展学堂。恰在此时,顽固反对废除科举的王文韶因年老体衰离开了军机处,张之洞即与袁世凯及湖南巡抚端方商议立停科举之事,由袁世凯拟奏,张之

“种豆得瓜”:张之洞与清季废科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贾赦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