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腮腺肿瘤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66页
前言
口腔有三对大的唾液腺,分别为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其中90%的唾液是由腮腺和颌下腺分泌的。
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腮腺肿瘤的发生率较高,约占涎腺肿瘤的80%,发生在腮腺的肿瘤多为限:上界:颧弓与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平面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乳突和胸锁乳突肌上部的缘 内容:腮腺、咬肌、相关的血管、神经
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66页
1.腮腺咬肌筋膜 为颈深筋膜浅层—分为浅、深两 层包绕腮腺—腮腺鞘 腮腺鞘特点: 与腮腺结合紧密 发出间隔伸入腺体—分隔小叶 浅层致密 深层薄弱且不完整
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66页
2.腮腺 parotid gland 位置:外耳道前下方。 上缘邻: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 下缘平:下颌角 前邻:咬肌、下颌支、翼内肌后缘 后邻:乳突前缘和胸锁乳突肌上部的 前缘
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66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66页
形态:不规则楔形。分浅、深部。 浅部:倒置三角形,位于咬肌后 份浅面。 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 深面,向内深至咽侧壁。
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66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66页
腮腺管:parotid duct 腮腺浅部前缘发出——咬肌前缘—穿颊脂体、颊肌—开口于(平上颌第二磨牙)颊粘膜上的腮腺乳头。
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66页
3.穿经腮腺的结构 纵行的有: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 颞浅动脉、颞浅静脉及 耳颞神经。 横行的有:上颌动脉、上颌静脉、 面横动脉及静脉、 面神经分支。
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66页
4.腮腺的毗邻 上缘邻:外耳道、颞下颌关节后面 外面邻:浅筋膜内的耳大神经末梢、腮腺的浅淋巴结 前内面邻:咬肌、下颌支、翼内肌后缘 后内面邻:乳突、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后四对脑神经。 腮腺深面的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后四对脑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66页
(二)面侧深区 位置:腮腺咬肌区的深面,口腔及咽的 外侧,即颞下窝的范围。 顶:蝶骨大翼的下面。 底:平下颌骨下缘 前壁:上颌骨体的后面 后壁:腮腺深部 外壁:下颌支 内壁:翼突外侧板和咽侧壁
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66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66页
结构:翼内肌、翼外肌、翼静脉丛、上颌 动脉及其分支、下颌神经及其分支。 1.翼内、外肌 medial lateral pterygoid muscle 2.翼静脉丛 pteryoid venous plexus 位置:位于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 交通:上颌静脉属支→翼静脉丛→上颌 静脉→下颌后静脉 翼静脉丛→面深静脉→面静脉 翼静脉丛→卵圆孔网及破裂孔导 血管→海绵窦
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66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66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66页
发病原因
与涎腺肿瘤一样,病因目前仍不太清楚。腮腺恶性肿瘤可能与接触射线有关。另外, 1、病毒感染
2、长期暴露在烟雾或灰尘中
3、接触化学物品等职业者易患此病
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66页
发病机制:
是较常见的腮腺恶性肿瘤,来自腮腺导管上皮,主要由表皮样细胞、黏液细胞和中间型细胞(基底样细胞)构成。根据组织学特点分为高度恶性(低分化型)与低度恶性(高分化型)两型。高度恶性者以表皮样细胞及中间型细胞为主,低度恶性者以分化成熟的黏液细胞及中间型细胞为主,但此两型尚难以严格区分,中间型细胞可向表皮样细胞或黏液细胞分化发展。肿瘤有无包膜不定,故常浸润到周围组织而无明确界限。
又称圆柱瘤型腺癌、圆柱瘤,是涎腺恶
腮腺肿瘤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