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我国已建成的高铁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高铁通车
2009年4月1日,石太客运专线通车
2009年9月28日 温福、甬台温铁路通车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建成通车
2010年1月28日,郑西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我国已建成的高铁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高铁通车
2009年4月1日,石太客运专线通车
2009年9月28日 温福、甬台温铁路通车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建成通车
2010年1月28日,郑西高铁相继建成通车
2010年4月26日,福厦高铁通车
2010 年5月1日,成灌高铁通车
2010年7月1日,沪宁高铁通车
2010年9月20日,昌九城际高铁通车
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铁通车
高铁的优点
输送能力大:高速铁路几乎都能满足最小行车间隔4分钟及其以下
速度快:普遍速度在250公里以上
安全性好:高速铁路由于在全封闭环境中自动化运行,又有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
受气候变化影响小,正点率高:高速铁路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可以全天候运营,除非发生地震。
舒适方便:生活设施齐全,座席宽敞舒适走行性能好,运行非常平稳
能源消耗低:如果以“人/公里”单位能耗来进行比较的话。高速铁路为1,则小轿车为5,大客车为2,飞机为7。
舒适方便:生活设施齐全,座席宽敞舒适走行性能好,运行非常平稳
能源消耗低:如果以“人/公里”单位能耗来进行比较的话。高速铁路为1,则小轿车为5,大客车为2,飞机为7。
环境影响轻
经济效益好
随着高铁的发展,质疑之声也越来越多
1、高铁的上座率
沪宁高铁许多车厢空载的消息就传得沸沸扬扬,武广高铁上座率不到一半的报道亦不少。铁道部门对此都是给予断然否定,认为不仅不存在空载,而且趟趟满员,运能综合利用率达到120%。此次面对沪杭高铁空载的“铁证如山”,铁道部门只让上海铁路局的官员解释。在承认“一人独享一节车厢”的同时,认为高铁售票是一节一节往后延伸,网友拍的可能是最后一节车厢。如此解释怎么听都很不厚道,也莫名其妙。即便只有一节车厢是空的,难道就不是空载浪费了吗?速度是上去了,票价也高了,以沪杭线票价为例,普通车票为13元,动车组为54元,而高铁为84元,关键是每个人都需要那么高的速度吗?
2、高铁的过度建设
高铁优势区间:200-1000公里
而中国的高铁规划的最短距离是96公里(长吉线),最长的是2066公里的(沪昆线),对于短线的距离,我想汽车就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对于长线的距离,高铁那么高的票价,还不如做飞机,而高铁想要长短线通吃。产业布局来看,高铁系统增长过快对其他交通工具产生的压力也值得关注。大力兴建高铁的同时,又在加快开通民航支线业务,实际上已经为两大“快速运输”恶性竞争埋下了隐忧。
高铁收益的回收?
中国高铁轻易夺得世界第一桂冠,并非是我们独具能力和独揽技术,而是投入巨大与回收周期过长。业界估计,视地理和基础设施条件差异,每公里高铁造价在2亿到4亿元之间。日本就是因为建高速铁路,它欠了三千亿美元的债务,最后政府把国铁卖掉了,变成了七家客运公司。当初光鲜亮丽的台湾高铁因运量不足,利息过重等原因,营运两年便背下4000多亿债务,董事长引咎辞职。
今年4月中旬,北京南至福州的D371/D372次动车组和青岛至汉口动车组相继停运,停运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票价过高导致的上座率太低。而中国首条高铁京津高铁自2008年8月1日开通后的14个月内,其损失已超7亿,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票价高导致上座率不高:尽管该条路线使京津直达运行时间缩短为半个小时,列车最小行车间隔为3分钟,实现了同城化,同时也打开了中国铁路迈向“高速时代”的大门。但运行两年来,平均上座率只有 70% 。
如此高的亏损,而中国还在大肆的建设,很难想象中国在何年何月能够收回高铁的成本,我想,到头来还是用我们纳税人的钱来填补高铁所带来的亏损。
高铁的安全性
我们国家这个高速铁路,是2003年提出来,马上就要实施,它并没有在开行300公里列车的技术的准备,所以我们并没有这样的技术。
京津城际的这个线路设施,是由德国的博格公司技术总负责,另外它的电器控制,四电集成,是德国西门子公司总承包,也不是由铁道部来负责的。所以我们对这个并没有完全掌握。
高速铁路修了以后,它会有自然沉降。国外的解决办法是就是修这条铁路了,放在那儿,经过四年五年这个沉降,然后我再,再继续运行,或者再做一些什么工作。我们这个没有经过任何实验,而现在是批量的建设,等到真的出现问题时,一切都玩完了。
感谢您的关注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