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机制研究综述
导读:无论是对心理理论开展本身的研究,还是对其开展机制的研究,研究者均认为学前期是心理理论开展的重要时期。如何利用这些研究成果,将其与幼儿教育实践相结合,并在日常教育活动中通过想象和在心理上拟化其他人所处的情境来推测他人的心理状态。他们认为,儿童开展的并不是一种理论而是越来越准确的拟化能力。尽管人们在预测和解释行为时求助于理论,但心理拟化理论在社会认知和技能获得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不同理论的倡导者不乏支持自己观点及反对其他理论的依据,而不同的理论研究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发展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研究。虽然理论论仍是当前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但是无论哪种理论都只是解释了儿童心理理论开展过程中的某个方面。我们在解释儿童心理理论开展的过程和特点时需要选择各种观点的合理成分,以便对实际的情况作出更为合理的解释。
三、作为一般认知能力的心理理论
另一种观点将心理理论视为一种认知能力,并从执行功能和心理表征等方面对其开展机制进行研究。
1.执行功能和抑制性控制的研究
执行功能〔executivefunction〕是一种复杂的认知结构,指那些对个体的意识和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的各种操作过程,示例自我调节、认知的灵活性、反馈抑制、方案等等。它主要包括工作记忆、抑制性控制以及认知转换三个要素。其中抑制性控制〔inhibitorycontrol〕作为执行功能的核心成分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Hughes,1998〕。(5)
由于学前期是儿童心理理论迅速开展的时期,而以抑制性控制为核心的执行功能近年来被认定为儿童心理理论开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研究学前儿童抑制性控制能力的开展及其特征也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
抑制性控制是指在完成某项认知任务、到达认知表征目标时,对无关刺激所引起的反馈进行控制的能力。抑制性控制在决定多种心理过程如何协同工作以成功完成一项任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执行功能的开展有助于解释个体的认知能力(智力、注意、记忆、阅读理解)和个体在多种皮亚杰式任务上的表现。此外,它也波及儿童情绪、道德和社会性能力的开展。
根据执行功能研究者的观点,抑制性控制可能从两个方面对儿童的心理理论开展产生影响,即:影响心理理论的发生或者影响心理理论的叙述。因此关于抑制性控制的理论又可以分为发生说(emergenceaccount)和叙述说(expressionaccount)两种观点。
发生说认为,儿童在能够建构复杂的心理概念之前,首先要具有一定水平的执行功能。如果没有使自己从当前刺激中别离出来的能力的话,儿童是不能在这个当前刺激的表征水平上作出反馈的。因此,根据发生说的观点,儿童只有具备正常的执行功能,才能获得某些关键性概念,进而顺利完故意理理论任务。
而叙述说那么认为,儿童已经拥有某些关键性的概念,只是在心理理论任务中不能正确地将它们叙述出来,因为他们不能抑制关于事件真实状态的认知。许多心理理论任务的完成需要儿童克服具有优势反馈倾向或习惯性倾向的认知活动,防止说出事件的真实情况。而这些都需要具备正常的执行功能才能完成。根据叙述说的观点,儿童在错误信念、表面与事实、欺骗等心理理论任务的规范测量中失败,可能不是因为纯正不足某种概念,而是在将这些概念
学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机制研究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