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地税合并背景下“互联网+纳税服务”的优化研究
摘要:随着“放管服”改革和国地税合并后的新要求、新形势,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纳税服务还存在很大空间。本文以互联网+纳税服务为核心,从国地税合并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当前纳税服务发展现状以国地税合并背景下“互联网+纳税服务”的优化研究
摘要:随着“放管服”改革和国地税合并后的新要求、新形势,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纳税服务还存在很大空间。本文以互联网+纳税服务为核心,从国地税合并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当前纳税服务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纳税服务结合互联网发展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纳税服务;国地税合并
基金项目: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17年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公共管理”项目子课题政府债务危机应急与管理(编号:F2017STSZD01)
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的合并,对强化税务系统征管手段、提高征管效率质量、节约税收征管成本、统一税收征管体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纳税服务旨在为纳税人提供规范、全面、便捷、经济的各项服务措施,在税收体制改革后也面临着完善升级。
一、“互联网+纳税服务”的概念
纳税服务,是指税务机关在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下,对纳税人在税收征收、管理、检查和实施税收法律救济过程中提供的服务事项和措施。“互联网+纳税服务”的建设旨在利用大数据统计及信息技术,为纳税人提供更优质更有效率的纳税服务。利用互联网门户网站及12366服务热线等作为重要渠道,办理及宣传涉税事项,提高税收征纳资源利用率,实现信息共享,打造功能相对完善、项目较为全面的纳税服务平台,实现对纳税人、办税服务厅、办税服务业务的全覆盖,满足纳税人多方面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二、现行“互联网+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税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互联网+纳税服务”对税务机关办税人员素质要求极高。在政策不断更新及互联网技术需求的增加下,现阶段的办税人员不能仅依靠原有的知识和理论作为支撑,理论知识和互联网技术都有待提高。同时部分办税人员对纳税服务的深度认识不足,重形式、轻行动依然普遍,对于执法和服务的区别认识不到位。
(二)纳税服务供需不对称
现行的纳税服务存在供需信息断层的现象。一方面,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提供的纳税服务不能恰好地对应纳税人的实质性需要,纳税人很难从税务部门获取直接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纳税人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纳税人被動接受的服务不能与其自身需求准确对接。同时,纳税服务缺乏良好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性,未将地区差异、行业差异、个体差异等因素纳入考量,无法呈现各项差异之间的逻辑关系,缺乏对个性化需求的深入关注。
(三)服务系统难以整合,数据产生鸿沟
各地税务局在使用省内统一的税源管控平台和数据情报平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的适用需求自行开发或外包开发了一系列不同的业务操作系统,但这些操作系统存在数据结构差异大、数据接口不一致、数据口径不统一、系统兼容性不佳、存储分类界限不一和信息不能共享等诸多问题,操作系统的分散和标准不一使得数据整合举步维艰。
(四)监督反馈机制滞后,信息数据不回流
税务机关原有的纳税服务反馈机制跟不上纳税服务的优化进度。纳税服务在整体流程上缺乏成熟的监督评价系统,未能将纳税服务考核
国地税合并背景下“互联网+纳税服务”的优化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