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西塞山怀古》教案.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四步教学法”课时教学设计
年级
组别
高二语文备课组
批阅(备课组长)
批阅(学科校长)
主备人
朱怡秀
运用人
授课时间
课 题
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五
《西塞山败的丑态。
六、自学指导(三)
诗人在颈联中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照旧枕寒流”,其中包含对国家兴亡怎样的观点(兴亡的关键因素)?
“ 人世几回伤往事"是说人事的变动,"山形照旧枕寒流"是说 自然景物的亘古不变,两相比照,以终古常在的"山形"作为那些匆忙交 替、可悲可慨的王朝历史的无情见证。
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对于一个国家的兴亡盛衰来说,山川地形当然有险与不险、利与不利之别,但归根 究竟,人事的治乱才是起确定作用的。事实上蕴含着对于前朝失败教训 的总结。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刘禹锡《金陵怀古》
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
包佶《再过金陵》
附:东吴灭亡是因为没有防卫措施吗?
千寻铁链是吴人工设置的障碍,说明孙皓有抗拒实力。就孙皓而言,,兵非不多,将非不广,地非不险,城非不固,但由于他内政不修,荒淫误国。

环节二 合作释疑 环节三 点拨拓展






(备注: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依据依次先后进展,也可以依据教学设计穿插进展设计)
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七、合作探究:
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以景结尾。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缺荒芜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也是分裂失败的象征。后人将会和此时的诗人一样面对前朝的故垒遗迹,在一片秋风芦荻的摇曳之中而难过叹喟。如此在内容上则深化了诗的主题思想,在感情上和前面的“人世几回伤往事”严密地联络在一起。

背景链接:
唐宪宗时期,唐王朝获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斗争的成功,国家又出现了比拟统一的场面。但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821——822年河北三镇又复原了割据场面。
总的来看,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时代。
这里有赞颂,有庆幸但更深层次的是提示,是警诫。
安史之乱使唐朝奄奄一息;乱后,河北,山东藩镇割据场面愈演愈烈,时刻威逼着唐王朝的平安。
眼前的升平景象不知道哪天会被烽火打乱;如今长满芦苇的故垒,不知道哪天又会变成斗争的前沿。
八、课堂小结:
请结合背景和诗歌内容,说说本诗的深入寓意。
诗人在诗中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地方割据权力,因此诗人的怀古其实是在慨今;四海为家,江山统一是诗人所竭力赞扬的。同时,六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也是对当朝统治者的忠告,借古喻今,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九、点拨拓展:
怀古诗词:
简介:
怀古诗词,是诗人在巡游古迹或阅读史书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务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交融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受,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拟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拟苍劲悲凉。怀古诗词因为要摘取历史的某些片段,因此人们往往又笼统地称其为咏史怀古诗

《西塞山怀古》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623466021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2-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