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第二章
Speaker:
适用于公司介绍/新品发布/融资宣讲/商务路演
工业生产常用的微生物
担子菌(basidiomycetes):主要用于多糖、橡胶物质和抗癌药物的开发。
藻类(alga):许多国家已把它作 为此,菌株应定期纯化,保存优良菌种(复壮)。
实际生产中,从高产批号中取样分离单菌落,从中选 出稳定菌株用于生产。
自然突变
自然选育
自然选育的优越性:简单易行,可以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衰退,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
缺点:效率低,进展慢,很难使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诱变育种理论基础:基因突变。
诱变育种
自然突变:自然条件下出现的基因突变。
诱发突变:用各种物理和生物因素、化学因素人工诱发的基因突变。
诱变剂处理使菌种发生突变频率和变异幅度提高—获得特性优良变异菌株的几率高。
诱变育种主要步骤
出发菌株的诱变处理 和 突变体的筛选。
前进
出发菌株诱变处理
包括:
出发菌株的选择
诱变剂的选择
诱变剂量和处理时间的确定
返 回
(1)出发菌株
出发菌株应产量高、对诱变剂敏感性大、变异幅度广。
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2)复合诱变因素的使用
野生型菌株用单一诱变因素有时能取得好效果;老菌种单一诱变因素重复使用突变效果不高,可利用复合因素、扩大诱变幅度,提高诱变效果。
青霉菌选育:先以氮芥处理很短时间而不引起突变,再用UV处理,可使诱变频率大为提高。提高突变频率可获得高产菌株。
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乙烯亚胺和UV复合处理,氯化锂和UV复合处理,都用得较普遍,且有一定成效。
氯化锂本身无诱变作用,与一些诱变因子一起使用时能促进突变。
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3)剂量选择
变异率取决于诱变剂量,变异率和致死率之间有一定关系。用致死率作为选择适宜剂量的依据。
合适剂量:同时增加变异幅度与正突变。
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绝大部分个体死亡
少数存活 多数未变
少数突变 多数负变
少数正变 多数幅度小
少数幅度大 多数不宜投产
少数适宜投产
存活率 突变率 正变率 高产率 投产率
(4)变异菌株的筛选
诱变目的:高产菌株、新产物。
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突变体的筛选
一般经初筛和复筛
初筛:一般定性,更多的是通过平板采用变色圈、透明圈、
抑制圈、生长圈或沉淀圈等方法测定某变异特性的
存在,粗略推算出产量,有时也用液体培养。
复筛:对初筛结果的菌株生产性能作比较精确的定量测定
还需通过小型和中型发酵投产试验才能用于生产
例子
前进
1
2
3
1
1
2
3
初筛
对照(HC0 =HC1+ HC2 + HC3)
( HC1> HC0 能力增强)
( HC2< HC0 能力减弱)
( HC3= HC0 能力不变)
诱变
1
1
2
3
3
对照(HC0 =HC1+ HC2 + HC3)
( HC1> HC0 能力增强)
( HC2< HC0 能力减弱)
( HC3= HC0 能力不变)
诱变
1
2
3
3
诱变后的突变株会继续变异,低单位菌株在传代过程中往往占优势,因此复筛中常常出现产量高低不稳的状态,必须进行自然分离—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必须环节。
自然选育和诱变育种交替使用可获高产菌株。
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抗阻遏和抗反馈突变型
特殊变异菌的筛选方法
组成型突变株
抗(敏感)性突变株
高丝氨酸缺陷菌生产赖氨酸
必需氨基酸
食品、医药、畜牧业需要量很大
但在代谢过程中,一方面赖氨酸对天冬氨酸激酶有反馈抑制,另一方面还同时生成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使赖氨酸不能在细胞内累积
高丝氨酸缺陷菌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第二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