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6。3比热容
教学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学会如何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才能。【师】为了比较各种物质在这种性质上的不同,?
引导学生必须在一样的条件下进展比较。即一样质量、升高一样的温度的情况下进展比较。
【师】质量最简单就取一千克,升高的温度就取一摄氏度,比较起来最为简单方便,这样我们就可以这样给出比热容的概念。
和学生一起读比热容的定义(展示):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老师介绍比热容简称比热,符号c,他的单位是:J/(kg℃),(可以让学生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推导比热容的单位,可类比密度、速度单位)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师】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科学家通过准确的实验把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测量了出来,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表格数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从里面找到那些有用的信息?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一些规律比方水的比热最大;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大;冰的比热和水的比热不一样,说明同种物质的状态不同比热也不同;煤油和冰的比热一样,说明不同物质的比热一般不同也有例外.
找到水的比热,让学生分析它包含的意义。水的比热是4。2×103J/(kg·℃),它是指单位质量为1kg的水,每升高1℃时(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103J。
【师】提问:假设是2kg的水升高2℃,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呢?
学生答复,用水的比热乘以2kg,再乘以2℃,℃升高到30℃,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呢?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热量计算公式:Q吸=cm(t—t0)
老师再顺势引导得出温度降低,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cm(t0-t)
稳固练习:一个重为0。5kg的铝制水壶,装有5kg的水,他们的初温都是20℃,假设要把水烧开,壶和水一共要吸收多少热量?(不计热量损失)。
【师】由于不同物质的比热不同,造成了我们自然界一些不寻常的现象,比方说在沙漠:其中有一句很奇怪的谚语是这样形容
沙漠中的怪现象“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说的就是沙漠地区昼夜温差极,你能用学过的比热知识来解释一下吗?
学生通过查表、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砂石的比热小的缘故。在受太阳照射时,沙石吸热升温快,在太阳落坡后,沙石放热降温也快。
老师再趁机让学生想一下海边的天气情况应该是怎样的,并问同学们能用所学知识你能解释吗这种情况。同样的道理,由于水的比热大,所以海边的昼夜温差小。
【师】水比热大的特点,在消费、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学生阅读STS“气候和热污染”,理解热的优点和危害,解释城市的“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中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他们的比热都比较小,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上升很快,因此夏天城市的气温比郊区的气温要高许多。)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以下详细问题的讨论,使学生
163比热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