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题目
绪论
授课时间
学时支配
1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辅资源
多媒体课件、黑板
教学目的、要求:
:生理功能调整的概念、方式及其特点
:生理学的探讨内容和方法,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
细胞的构造与功能
一、化学成分
液态相嵌模型
1脂质双分子层
2细胞膜蛋白质
3细胞膜糖类
二、细胞构造
1细胞膜
2细胞质
3细胞核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
入胞和出胞式转运
第二节 根本组织
一、上皮组织
二、结缔组织
三、肌组织
四、神经组织
、细胞器和细胞核的构造和功能.
、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的构造特点和分类,举例说明分布和功能
5简要小结,突出重点
探讨、思索题、作业:
钠钾泵的化学本质,作用特点和意义是什么?
参考资料:姚泰主编,生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教学后记:
细胞的构造和功能
一、细胞的化学组成
二、细胞的根本构造
1、细胞膜构造:
~10nm,在高倍电镜下呈现为平行的三层构造,即电子致密的内、外两层(~)与电子透亮的中间夹层( )。
化学组成:
主要是脂类、蛋白质和糖类。
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脂类常排列成双分子层;
蛋白质通过非共价键与其结合,构成膜的主体;
糖类能过共价键与膜的某些脂类或蛋白质组成糖脂或糖蛋白。
2、细胞膜的功能
(一)物质转运功能
1)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1)单纯扩散:O2、CO2及其它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测穿过类脂双层而扩散,不消耗细胞能量。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effusion):非脂溶性或亲水性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和 金属离子等借助于质膜上内在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运动,不消耗ATP能量而 使物质分子从高浓度测向低浓度测扩散。
2)主动转运作用:质膜上的载体蛋白将离子、养分物和代谢物等逆电化学梯度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耗能运输。所耗能量由具ATP酶活性的膜蛋白分解ATP供给。例如正常生理条件下,人红细胞内K+的浓度相当于血浆中的30倍,但K+仍能从血浆进入红细胞内,Na+浓度比血浆中低很多,但Na+仍由红细胞向血浆透出,呈现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上坡”运输。
3)入胞和出胞作用:对于蛋白质、多核苷酸和多糖等大分子物质以及颗粒等、是由质膜运动产生内凹、外凸而入胞和出胞。
(二)受体功能
3、细胞质的组成和功能
4、细胞核的组成和功能
第二节 根本组织
一、上皮组织
特征:
1)分布于体表
2)细胞多、间质少、排列严密。
3)无血管。
4)具有极性,即游离面和基底面。
5)再生实力强。
功能:爱护、分泌、汲取、排泄、感觉、生殖等功能。
分类
1、被覆上皮:
立方上皮
根据细胞的形态可分为 扁平上皮
柱状上皮
根据细胞层次可分单层和复层。
1)单层 : ①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和间皮及其它)。
②单层立方上皮。
③单层柱状上皮。
④单层纤毛柱状上皮。
⑤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⑥变移上皮。
2)复层: ①复层扁平上皮(鳞状)。
②复层柱状上皮。
2、腺上皮: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所组成的上皮组织称腺上皮,以腺上皮为主所组成的器官称腺体。
1)根据腺体细胞的数量:
单细胞腺:单个细胞、杯状细胞。
多细胞腺:分泌部(腺泡),排泄部(排泄管)。
2)根据腺细胞排列形态分类:
泡状腺(皮脂腺)、管状腺(胃底腺)、管泡状腺(腮腺)。
二、结缔组织
特性:
1)细胞少,间质多,
2)分布广泛,不规则。
3)血管丰富:供给自己,并通过浸透作用供给上皮。
4)再生实力较强:因为在系统发生上,它属于分化较低的组织。
功能:支持、爱护、连结、养分、防卫等。
种类
1、疏松结缔组织
1)细胞: ①成纤维细胞。
②巨噬细胞。
③肥大细胞。
④浆细胞。
⑤脂肪细胞。
⑥间充质细胞。
2)纤维: ①胶原纤维。
②弹性纤维。
③网状纤维。
3)基质:主要是蛋白多糖,糖蛋白和水。蛋白多糖主要由透亮质酸及硫酸软骨素A、C组成。
2、致密结缔组织:
3、脂肪组织:
4、网状结缔组织:
5、软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