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我是什么
——苏巧燕
教学目的:知识和技能:
。
、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和方
30。我是什么
——苏巧燕
教学目的:知识和技能:
。
、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和方法:
用生动、形象的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让学生在看、读、想、议中读懂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自然、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打破方法:用学过有方法自主识字,通过观察、描红、点拨指导写好8个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自然界中水的变化。
打破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读和说中感悟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借助课件深化认识.
教 法:情境创设法、点拨法。
学 法:读读、想想、议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的:
1。复习稳固字词.
2。 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云、雨、雹子和雪;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精品文档请下载)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复习稳固:
、,检查造字的掌握情况,并指出读时存在的问题。(要求读准字音)
2。重点指导书写“晒”字,强调第九笔是坚弯,不是坚弯钩.
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齐读读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要唱读、不要拖音)
2.考虑:“我” 是怎样变的?
品读课文,体会水“变"的特点.
1。学习第1、2自然段,体会水变成云、雨、雹子、雪的过程.
2。朗读感悟第3自然段,体会水在不同地方的变化。
3。研读第4自然段,体会水脾气善变的特点.
四、课堂总结:
我是什么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