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理念的差距■-国培体会
理念的差距--国培体会回的这几天开始开始读在郑州图书城买的李希贵写的《天: .
理念的差距■-国培体会
理念的差距--国培体会回的这几天开始开始读在郑州图书城买的李希贵写的《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这本书。
读了一半,就把前面读过的节又重读了一遍,因为有些内容给我的感触太深了。
初读一半,我就感到我们中西方的教育理念学习理念有着巨大的差距。
我们作为师者的学习理念的差距美国也进行教师培训,而且比我们中国还频繁。
李希贵校长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到中美教师在学习中的不同。
双方的研究小组在讨论创建一个教师培训模型的时候,双方产生了分歧:中方坚持在最后环节让培训专家做一个总结性的点评,以给参加培训的老师一个清晰的完整的印象。
美方坚决不同意,他们认为这样就导致了培训者强加给参训者自己的意见
教育没有最终的答案,没有置于四海而皆准的理,这是不正确的做法。
读完他们的意见我陷入了沉思。
我参加了很多次的培训,也做过很多次的培训者,我的感受是我们教师喜欢得到现成的东西,特别是经验方法,都认为能学到一招两式才算是真的有收获。
就拿刚刚结束的国培说,一些教授的讲座没有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因为纯粹的理论,没用!”而何风采老师的特别受欢迎,因为她的很多做法我们回去就可以用了!”我在参与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时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教师进修学校老师的不受欢迎,我和别的一线老师的就受欢迎,理由同上。
当时我也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的水平还不错,现在想,错!是因为我们老师的学习观念有问题。
我们参加培训不应该仅仅期盼从培训者那里得到一些方法手段,
而是这些方法最好是我们这些被培训者共同的讨论交流碰撞中得到的。
我们都讨厌填鸭式”的堂教学,可是回忆一下我们的培训堂,那一节不是填鸭式”的?我们应该积极地互动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思考,完善自己的思想。
我们不应该把学会一招两式当做终极目标,而是应该通过培训产生一种冲动——回去改革研究的冲动,一种回去后组建一些大大小小的圈子,把在培训中接触到的各种资集中起,资共享,把教育教学的研究延续下去的冲动。
我回忆刚结束的国培,学识渊博的教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吐不凡的学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堂上普遍不敢发言,而处处不断的冷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太不善于,不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都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容器,被动地容纳,而不是主动地辨别吸收!真希望我们今后的培训堂不再是培训者的一言堂,而是我们学习者在他的组织协调下积极发言,勇于表达自我,让我们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怎样全面科学地看待问题的提升,得到思维方式的提升,而不仅仅是因为学到了一两个小窍门而沾沾自喜。
我们教育教学理念的差距到底教给孩子什么?我们和西方的想法也不一样。
就是这个不一样,教育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西方的观点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仅仅教给答案,很多情况下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教师关注的就是学生各自得到答案的过程。
而我们
理念的差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