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员工持股计划
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开始在各类公司中推行"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简称ESOP)。目前,美国已在1万多家公司1000多万名员工中推行了该计划,这些员工所持有股本总额已达1200亿美元。
实行ESOP的,既有非上市公司,也有上市公司;既有小公司,也有西北航空公司、联合航空公司等类型的大公司。比如ANIS汽车出租公司,、18亿美元资产的跨国性大公司,其资产全部出售给了公司的员工,成为美国推行ESOP的范例。
美国ESOP源于经济学家路易斯·凯尔索(Louis Kelso)理论的先导。凯尔索观察到,当社会变得越发工业化时,资本要素对生产的贡献要大于劳动,而现存资本主义主流企业制度的主要问题是,尽管所有的工人拥有他们的劳动,但拥有资本并能够取得资本收入的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工人在总体上只能从劳动中获得收入。资本主义虽然能够创造出经济效率奇迹,但它却不能创造出经济公平。资本的急剧集中和贫富差别迅速扩大,由此造成社会的分配不公已成为美国社会潜藏的巨大危机。他在50年代提出的"两要素论",发表在他与著名的哲学家阿德勒(Mortrimer Adler)合著的《资本主义宣言:如何用借来的钱让8000万工人变成资本家》(1958年)一书中。按照他的理论,生产要素只有两种:资本与劳动。他宣称:员工持股是"民主的资本主义"。其理论要点有三:
1、凯尔索从分析不同时期资本、劳动两项因素对社会产出贡献比例变化入手,观察社会不同阶层对社会科技进步成果占有的情况。结论是:美国建国初期,资本贡献10%,劳动贡献占90%;进入本世纪50年代,资本贡献上升到40%,劳动贡献下降到60%,社会财富急剧地集中到少数拥有大量资本的人手中。美国1%的人拥有的公司股票,从50年代的50%已上升到60%。资本和财富的急剧集中,带来贫富差别的迅速扩大,成为美国社会不稳定的关键因素。
2、凯尔索提出了"两要素论"。其要点是:在正常的社会经营运行中,任何人不仅通过他们的劳动获得收入,而且必须通过资本来获得收入,这是人的基本权利。
3、任何成功的企业,必须确立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和技术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仅仅依靠对工人的监督和考核并不能提高他的责任感和积极性,特别是高技术领域中,如果没有广大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其发展前景很难乐观。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凯尔索提出员工持股计划(ESOP)。
凯尔索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在美国国会和政府中一些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美国员工退休收入保障法案"(ERISA)于1974年获得国会通过,该法明确提出了公司实行ESOP问题,并就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做出了法律规定。"美国员工退休收入保障法案"颁布后,美国国会和政府又相继颁布了20多个法律(如401法),50个州中也有一半颁布了鼓励员工持股的立法。这些法律的颁布,极大地推动了美国ESOP的推行,使得1974-1990年间实行ESOP的公司大幅度增加。
美国立法从税收入手,对持股的员工、售股的股东、实行该计划的公司、贷款给ESOP的银行等四个方面,给予了很大的税收优惠。
1、对持股的员工。员工参加持股计划,获得的股本和红利在提取使用
KXZ美国的员工持股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