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资金管理研究
赵之敏 摘 要:专项资金是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但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的过程普遍存在着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财务控制意识薄弱,资金支出环节管理薄弱,专款支出的开支范围不够人员对各活动的事前和事中的辅助控制作用没有体现出来。财务人员因而无法根据业务进度合理安排资金支付,只是简单的事后的票据报销,不清楚资金使用中的用途、标准及结余。对于一些不按预算执行或随意改变支出用途资金,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只有等发现后尽量予以协调、向财政请示调整专项预算,而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使得监督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力度,直接影响了财务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使管理手段相对弱化,导致财务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2 专项资金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和依据
近年来各地财政预算中普遍推行了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的编制方法,基本上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但对于专项资金如何按实际,缺少明确的定论。换句话说,就是专项资金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和依据。由于缺少对经济运行状况的科学预测和编制方法,预算编制中的基数加增长的办法仍然存在,没有实行完全意义上的“零基预算”。甚至有的只是将专项资金进行“切块”分配,使得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时主观性强,随意性大。一方面一些单位专项资金大量结余,形成资金沉淀;另一方面一些专项事业资金又供给不足,影响事业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实现。
3 资金支出环节管理薄弱
(1)由于财政拨款时间与项目实施时问的不一致性。导致项目资金跟不上项目进展,影响了项目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导致资金管理失控。这一方面可能是财政有意滞留专项资金;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缺乏有效的机制来保证两者的进度一致。(2)有的单位专项资金的支出没有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手段,各项费用基本上是实报实销,经办人员没有控制意识,这在预算不够细化的情况下就很可能导致“合法浪费”的现象。(3)有的单位没有专项资金使用的正式详细的费用预算以及结算,对于各科室上报的各类专项资金更多地只从数字上简单汇总,用于应付上级部门的要求,而没有从财务角度加以分析和利用,特别是缺乏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综合评价以及相关同类专项使用标准的归纳和确定的了解,如果能够通过费用预算进行专项资金支出控制,并且对资金使用结余或者超支的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的话,更有利于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
4 专款支出的开支范围不够明确
具体哪些开支能在专款中列支,哪些不能在专款中列支,文件规定只是一些大的原则,在具体操作中没有明确规定。而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凭财会人员的理解去审核监督。一些单位则存在任意扩大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列支办公设备购置费及招待费,违背了专款专用原则,也无形中造成了“合法浪费”的现象。
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5 对策
(1)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会计法》、《预算法》,充分认识到专项资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是提高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确保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建立专项资金跟踪反馈制度,项目安排在一定期限内未启动实施的,
专项资金管理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