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有了做空机制:谈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
桂浩明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近几年明显加快了速度。特别是在过去进展迟缓的市场建设方面,连续有大的举措出台。自基本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在去年又成功地推出了创业板。新年伊始,融资融券易所在1994年前后均开始了国债期货交易。但同样是风险控制不力,并且缺乏相关制度作为保证,国债期货交易从一开始就表现异常,成为多空双方互为逼仓的工具,最终酿成了“3?27”恶性事件,不但导致某老牌券商濒临破产,并且也促使管理层痛下决心,关闭国债期货交易。中国的金融期货,也就因此而暂停下来,以后10多年都没有能够恢复。
水到渠成
回顾这一段历史,人们可以看到,之所以融资融券与金融期货长期没有推出,主要是由于当时的市场条件所决定的。客观而言,有关方面不是不想做这方面的工作,只是缺乏相应的基础,因此只能将其暂时搁置。毕竟,市场稳定比什么都重要。如今10多年过去了,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已经开始与成熟市场接轨。从股市来看,大型企业的上市,改变了过去上市公司规模偏小,股价容易被操纵的局面;而机构投资者的增加,也使得市场的理性成分得到了提升,股市运行能够更多地反映出宏观经济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就产生了对于开展融资融券与金融期货,特别是股指期货的需求。
大家都知道,融资融券的功能在于运用杠杆,让操作者能够加大做多或者做空的力度,从而放大收益。其特点在于一方面使得信用交易这一市场经济的基本模式在股市上得到运用;另一方面则改变了单边股市的局面,操作者不但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这就不仅仅使得市场结构比较完整,而且从广义上来说,也有利于操作者利用这些金融手段来控制风险。
至于股指期货,其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为操作者提供套保等手段,控制风险,锁定收益。同时,它在价值发现以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放大交易等方面的功能,无疑也是十分突出的。在成熟市场中,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是证券市场最基础的业务之一。这些业务的开展,在推动市场发展、促进交易活跃、吸引大资金入市,乃至避免单边市、稳定行情等方面,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当然,这些作用发挥的最主要前提之一,就是要有很好的风险控制。不管怎么说,对于市场而言,任何交易品种都是双面刃。
鉴于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也鉴于过去的经验教训,虽然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多年来一直没有推进,但有关方面并没有放弃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注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的研究。客观而言,这几年来在市场制度建设上,也不断地强化了在源头上对风险的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推出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打下了基础。而新版《证券法》删除了股票交易必须“银货两迄”的规定,也为这些业务的开展扫除了法律障碍。在前两年,管理层的市场建设规划中,就安排了推进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的内容,并且成立了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只是后来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出于谨慎性的考虑,才放慢了这方面的市场建设步伐。进入2010年,中稳发展,金融秩序良好,市场创新意愿强劲。这也就意味着推出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因此在新年伊始,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被率先推出。
风险依然存在
作为市场建设方面的重大创新,融资融券与
中国股市有了做空机制:谈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