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两化融合探路
郭志斌 将工业体系按照各个层级和不同特质进行拆解划分,建立有针对性的信息管理工程,长治市真正把两化融合落在了实处。
工业体系完整,产业基础坚实,但现有工业又难以突破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中小城市两化融合探路
郭志斌 将工业体系按照各个层级和不同特质进行拆解划分,建立有针对性的信息管理工程,长治市真正把两化融合落在了实处。
工业体系完整,产业基础坚实,但现有工业又难以突破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这或许是每个地方政府在“调结构、转方式”过程中难以突破的瓶颈。当然,长治市也不例外。
长治市是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和电力基地,现有煤炭、焦炭、冶金、化工、电力、机械、医药、建材、新材料、食品加工10大支柱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其财政收入的70%来自于工业。
但是,目前长治市的工业发展模式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如果不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构建和谐长治将难以为继。
先破而后立,这是地方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
为了促进长治市工业化整体跨步式发展,长治市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发展规划。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了长治市两化融合试验区的发展规划。长治市成为了山西省第一个促进两化融合的市级试验区,也是全国首批发展两化融合的中小型城市。
高起点下的两化融合
长治市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化应用程度较高,部分骨干企业信息化水平居本行业前列。长治市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已经有了基础,接下来,如何形成符合长治市发展的两化融合?
长治市工业发展布局是:到2012年底,全市的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年递增20%,工业增加值突破700亿元,年递增15%。用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确保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6%,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6000吨,化学需氧量减少3000吨。
从长治市的工业发展布局不难看出,长治市的两化融合就是要以工业发展为主,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工业的再发展。
作为一个工业发展较好的中小城市,长治市的经济发展与全国众多中小城市相同。长治市开展两化融合的经验将为我国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积累素材。同时,建设试验区能够把试点工作与山西省的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将为全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对全省各市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突出的借鉴意义。
6大工程落在实处
推进两化融合工作要把握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针,我们可以从不同层面来深入长治市工业发展。
试验区信息管理系统工程:在试验区推进三网融合和无线城市建设,形成可随处连接的信息网络。计划至2012年底,试验区基本建成基站布局科学、通信覆盖全面、服务水平全国领先的第三代移动通讯系统,实现进入家庭用户互联网带宽超过20M,进入企业用户互联网带宽100M,达到;长治市的信息基础设施得到跨越式发展,多种技术形式实现宽带入户,互联网带宽接入水平进入国内前列;以企业为应用重点,推进物联网的建设。到2012年底,试验区物联网应用达到。同时加大3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
中小城市两化融合探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