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功能亢进栓塞治疗
介入中心
编辑课件
介入放射学概念
是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其特点是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采取经皮穿刺插管技术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采集检查标本、进行药物灌注、血管栓塞或扩张成形及热一般为37-38℃,少数可达39℃以上,予对症处理。
2、肺炎、肺不张和胸腔积液
多见于左侧,最常见并发症,可予消炎、止痛及适当运动来治疗,少量积液无需处理
编辑课件
3 脾脓肿
最严重的并发症,与栓塞后脾静脉血流缓慢、肠道细菌逆流入脾组织及未能严格无菌操作有关。一旦发生脾脓肿,需积极处理,除给予抗生素外,可置管引流。
4 脾假性囊肿和脾破裂
一旦发生,需积极治疗,可穿刺引流
编辑课件
5 胰腺炎
主要是由于导管头没有到位或操作不当所致。
6 其他
门-脾静脉血栓形成,血肿,动脉内膜夹层形成等,可予相应处理。
编辑课件
脾亢脾大的栓塞治疗
脾动脉造影
脾下极动脉超选择插管
栓塞后造影
编辑课件
脾动脉栓塞的护理
术前护理
患者经过各种检查后,进入了治疗阶段,希望自己有一个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又怕插管时自己经受不住痛苦的折磨,随之思考个人的命运如何,此时,家庭亲人的言行及神情,护士的言语将会在病人治疗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编辑课件
﹙一﹚家属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首先要同患者的家属讲明介入治疗的目的,把介入治疗手术结果和可能发生的危险如实向家属讲清楚,征得对治疗得理解和同意。让他们结合实际给患者提高勇气,使他们对亲人的治疗提高信心,启发他们病人的心情,用理智控制感情。同时,教会他们一些护理知识。护理人员积极协助家属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编辑课件
﹙二﹚做好自身心理反应工作
介入治疗的成败,除了手术的因素外,与患者精神状态也有很大关系,护士应从精神情绪方面进行安慰、支持和鼓励,针对不同情况进行调整。
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明介入治疗的重要性、安全性和优越性,通过主动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消除焦虑、恐惧、不安情绪,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压力,使之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受治疗。
编辑课件
术前准备
﹙一﹚术前病房护理准备
﹙1﹚责任护士要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包括BP、P、R、T等生命体征,以及心、肝、肾功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
﹙2﹚术前2d应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
﹙3﹚要保证患者夜间良好的睡眠,术前半小时肌注鲁米那0.1,地米 10mg
编辑课件
﹙4﹚术前1d为患者做好青霉素、碘过敏试验,并做好记录。
﹙5﹚ 做好皮肤准备,根据插管部位不同而定备皮范围。
﹙6﹚ 术前24h不能进难以消化的食物,术前禁食4小时。
编辑课件
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护理
﹙一﹚术后一般护理
﹙1﹚术后4-6h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12小时内平卧,术侧肢体制动。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术侧肢体血供、皮温情况及颜色的变化。
﹙2﹚ 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及呃逆等症状,可及时行对症处理,为患者及早解除痛苦,增强信心。一般在一周
编辑课件
左右轻度副反应症状缓解或消失。为了术后
防止感染,常规应用抗生素7-10d,静脉滴注。
﹙3﹚如果患者出现左侧胸痛,咳嗽,应行胸部平片,以排除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
﹙4﹚ 如果患者出现持续高热,达40℃,超过一周,左上腹部疼痛,应行腹部B超以排除脾脓肿。中腹部疼痛,应排除胰腺炎。
编辑课件
﹙5﹚严密观察有无非靶器官栓塞的并发症,例如胰腺梗死、肾栓塞等,只要术中操作认真,一般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
﹙6﹚ 在介入治疗12h后要解除加压包扎,如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应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可采取按摩、热敷等。注意观察护理效果,症状是否改善好转,及时根据病情改善治疗及护理措施。
编辑课件
﹙二﹚血管损伤、出血原因的分析及护理
1、穿刺部位出血
护士在术后应严密观察穿刺部位的出血情况,在术前应了解患者是否有凝血机制障碍,是否患有高血压,如果发现出血,应立即压迫穿刺点,并立即报告医师。有时腹内压突然增高,也可诱发穿刺部位出血,因此要保持大便通畅,其次及时镇咳,咳嗽时加压穿刺部位。
编辑课件
2、局部血肿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及足背动脉搏动,肢体皮肤颜色和皮温
情况,防止大的血肿出现。
3、暂时性动脉痉挛
主要症状为:痉挛时出现局部疼痛,可致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和血粘度增高,血栓形成,造成肢体坏死。因此,护士要观察术
脾功能亢进的栓塞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