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编辑课件
1
定义
氧疗:即氧气吸入疗法,是通过提高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增加肺泡气氧浓度,促进氧弥散,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缓解和纠正机体缺氧的医疗措施.
编辑课件
2
缺氧分类
低张性缺氧
吸氧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编辑课件
1
定义
氧疗:即氧气吸入疗法,是通过提高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增加肺泡气氧浓度,促进氧弥散,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缓解和纠正机体缺氧的医疗措施.
编辑课件
2
缺氧分类
低张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
编辑课件
3
适应证
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和病理状况下机体对氧供需求的明确增加
存在低氧血症 ,机体又缺氧;
无低氧血症 ,但机体处于高危缺氧状 及机体不能耐受低氧。
编辑课件
4
目的
纠
正
缺
氧
状
态
减
轻
心
脏
负
荷
促
进
组
织
新
陈
代
谢
编辑课件
5
缺氧程度判断
轻度低氧血症:SaO2> 80%,无紫绀,如有呼吸困难,可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氧流量1~2L/min)氧气
中度低氧血症:SaO2 60%~80%,有紫绀、呼吸困难,需氧疗
重度低氧血症:SaO2< 60%,显著紫绀、呼吸极度困难、出现 三凹症,是氧疗的绝对适应证
编辑课件
6
氧浓度与氧疗种类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低浓度吸氧:低于40%;用于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患者
中等浓度氧疗:40~60%;用于血红蛋白浓度很低或心输出量不足患者
高浓度氧疗:高于60%;用于单纯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患者
编辑课件
7
吸氧的注意事项
,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防火、防震,防油、防热。
,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
,注意观察病人脉搏、血压、精神状态皮肤颜色等情况有无改善,及时调整用氧浓度。
编辑课件
8
吸氧的注意事项
,每日更换鼻导管1次以上,双侧鼻孔交替插管,并及时清楚鼻腔分泌物,防止鼻导管堵塞。
,
,压力表上指针降至5kg/cm2时,即不可再用。
编辑课件
9
方法
鼻导给氧法
鼻塞法
面罩法
头罩法
氧气枕法
编辑课件
10
面罩给氧
头罩给氧
氧气帐给氧
编辑课件
11
给氧方法
氧气枕法
编辑课件
12
供氧装置
氧气筒、氧气表装置
编辑课件
13
中心供氧鼻塞给氧法
评估患者
环境准备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
编辑课件
14
操作规程
用氧: 携用物于床旁→核对解释→装表→接输氧管→开流量开关→检查氧流是否通畅→选择清洁鼻腔→插入鼻塞→固定→记录→整理→交待注意事项
停氧:取下鼻塞→余气放尽后关流量开关→记录停氧时间
编辑课件
15
氧气筒供氧鼻导管给氧法
评估患者
环境准备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
编辑课件
16
装表法
吹尘
接表
接湿化瓶
检查装置
编辑课件
17
装表
吹尘
接表
编辑课件
18
中心供氧装置
编辑课件
19
装表
接湿化瓶
接橡胶管
编辑课件
20
方法
调流量
清洁
编辑课件
21
装表
检查装置
编辑课件
22
操作规程
用氧:吹尘→装表→检查是否漏气→接通气管、湿化瓶、输氧管及接管→携用物于床旁→核对解释→选择清洁鼻腔→备胶布→连接鼻导管→开流量开关→测量插管长度→湿润鼻导管→插管→固定→记录→整理→交待注意事项
停氧 :取下鼻导管→关闭总开关→余气放尽后关流量开关→记录停氧时间
编辑课件
23
插管长度
插管长度:
鼻尖至耳垂的2/3
编辑课件
24
固定方法
编辑课件
25
记录
编辑课件
26
注意事项
安全用氧,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油、防热
用氧时做到“带氧进带氧出”
每日更换鼻塞或鼻导管2次以上
氧气筒内的氧气不可用尽,(5Kg/cm2)时应更换氧气筒
氧气筒应根据实际情况悬挂“满”或“空”的标志,以防急救时搬错
编辑课件
27
氧疗副作用及预防措施
表现:胸骨下不适、疼痛、灼热感,继而出现呼吸增快、恶心、呕吐、烦躁、干咳。
预防措施: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给氧。
氧
中
毒
编辑课件
28
表现:烦躁。呼吸、心率增快,血压上升,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昏迷。
预防措施: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多咳嗽,经常改变卧位、姿势,防止分泌物阻塞。
肺
不
张
编辑课件
2
吸氧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