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风县思源实验学校集体备课记录
年 月 日 星期
备课内容:
《端午的鸭蛋》
主备人:
吴友琴
参加人员:
审核人:
课时:1课时
真地把三种做法比较来谈,郑重其事地说要是如今的五号字就看不清了,非常孩子气,完全是以一种孩童的心理角度去考虑、用孩子的口气去表达,显得童趣盎然、自然纯真,正是对美妙童年往事的无限遐思和眷恋.
另外引用历史上读书的名人轶事,更是增强了文章的兴趣性和艺术气氛,有一种淡雅的幽思引人回味。
老师小结:端午的风俗——和外地一样的风俗——家乡独特的风俗——十二红——鸭蛋——双黄鸭蛋——鸭蛋的特点——挂鸭蛋络子——挑鸭蛋-—吃鸭蛋-—鸭蛋壳--装萤火虫——囊萤映雪的故事
2、这就像是骑着马,自由散漫地走,但是又不是完全乱了套,而是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文章的题目。题目在文章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所以汪的散文风格是:闲适自由
3、总结汪曾祺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
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作者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使下文写“端午的鸭蛋”变得水到渠成。
4、像这样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构造,你还能从文章中找出一例来吗?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擅长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六、评经典
1、除了构造上的闲适自由,汪曾祺语言也比较有特色。大家读了这篇文章,觉得这篇文章语言上能给你什么感觉.
请学生朗读比较感兴趣的语句。
口语(短句)、方言、文言、成语。
A、感慨句。
(1)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2)还不就是个鸭蛋!(3)好似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4)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5)这叫什么咸鸭蛋呢!(6)有!(7)好看极了!
B、问句
(1)这就能辟邪吗?(2)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3)这有什么好看呢?(4)这能行吗?
C、短句
短句的朗读-—文中短句非常多,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如:“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擅长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1)系百索子。(2)贴五毒。(3)贴符。(4)喝雄黄酒。(5)出鸭。
D、文言词
文言词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如:
“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和有荣焉'”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快乐的,好似我们那就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等等,它们和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朗读时要读出沉着中不乏诙谐、得意之态。
E、口语
大白话的朗读——文中时时穿插朴素的“大白话”,这使文章生活气息更为浓重: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这有什么好看呢?"均是信口而出,自然而然,朗读时尤要注意语气语调。
“造型”语的朗读,如写吃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快感,一个“吱”字就活灵敏现地表现出来了。
F、方言
“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 “确实是好”,“我实在瞧不上。”
老师小结: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和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和极俗的两种语言和谐地捏到一处的艺术功力.
(口语化:短句,方言)
雅俗共赏-——板书
(文学性:文言、成语)
2、总结
《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包含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妙生活的向往。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覆盖一层异样的光辉。不管一个人走多远,它都将是引导一个人的方向。童年岁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饱含人生的韵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平淡和诗意,才算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汪曾祺从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真味,我相信,我们也会从一片叶、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长的快乐.
七、练习题
1、创意读写活动。
.假设你是高邮市长,你要举办“中国高邮·双黄鸭蛋文化节”,你怎样向大家推荐高邮的鸭蛋文化;
2、质疑
高邮的咸鸭蛋很知名,可是为什么题目是“端午的鸭蛋”而不是“高邮的
《端午的鸭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