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名人名言
韩愈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
唐·韩愈《原性》。恶(wù务):厌恶。本句大意是:那称之为情感的有七种,就是:欢喜、愤怒、悲哀、恐惧、怜爱、憎恶和欲望。喜、怒、哀
《祭十二郎文》
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见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陷穽(Jing井):陷坑。引手:伸手。挤:向下推。下石:投下石头。这几句大意是:见到有人落下陷坑,不肯伸出手击救一救,反而向下推,随后又向陷坑里投石头。这几句用以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的行为,形象生动。后人将其凝练成“落阱下石”的成语,“阱”也写作‘井”,今天仍常为人所用。
《柳子厚墓志铭》
4
男儿不再壮,百岁如风狂。 韩愈名言
见唐·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这两句大意是:男子汉的青春只有一次,百岁之寿也不过像狂风一吹而过。此名句揭示青春不再来,时光如风逝的道理,以告戒人们珍惜光阴,前句直言相告,开诚布公,后句借用比喻,手法委婉。两句一直一曲,相映成趣。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
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见唐·韩愈《盆池》其五。且:姑且。涵泳:沉浸。这两句大意是:姑且趁夜深月明之时,到我的盆池去看看里边沉浸了多少个天上的星星。看星星不往天上看,也不在晚间看,却在深夜里跑到蓄水的瓦盆边去看,通过这一典型行动的描写.把作者闲适的情怀,无聊的意绪曲折地表现出来了。
《盆池》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见韩愈《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晴云:晴空中的云片。擘(bò檗)絮:斯碎的棉絮。新月:初出之月。这两句大意是:晴空中的云片如撕碎的棉絮,新出的月牙像刚磨过的镰刀。文学需要比喻,诗歌更离不开比喻。亚里斯多德《诗学》说:“比喻是天才的标识。”《礼记·学记》也说:“不学博依,不能安诗。”博依,就是广设比喻。韩愈是善设比喻的文学家,他以撕碎的棉絮比喻蓝天上飘浮的片片白云,用磨过的镰刀比喻夜空中的弯弯新月,贴切生动,启人联想。应学习诗人这种巧于设喻的写作方法。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
见唐·韩愈《原毁》。即其新:看他新近的表现。究其旧:追究他以往的过错。这几句大意是:只选取他的一技之长(或一事之善),不要责求他的其它方面;只就他新近的表现(来鼓励)。不要追究他以往的过错。对人要善于利用其可用的一面,而不必去责求与此无关的其它方面;有了错误改正了,就既往不咎,能持这样宽以待人的态度,就能团结住人,取得有益于己又有利于人的社会效果。
《原毁》
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韩愈经典语录
见唐·韩愈《谢自然诗》。处万类:处于万种物类之中。知:同“智”,智慧。识:见识。贤:高尚。这两句大意是:人生在世处于万种物类之中,以读书与见识最为高尚。中唐以后,佛教盛行,但道教势力仍然很大。谢自然是贞元时一位年轻女道士,修道不食,白日升天,成为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韩愈反对迷信,排斥佛老,他写《谢自然诗》就是要否认神仙之说,奉劝人民不可迷信。原诗说:“~。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此诗先立论点,突出学习与知识的地位,然后否认弃世求仙思想,主张积极用世。这种尊重知识,强调个体意识的思想,在封建时代十分难能。
《谢自然诗》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见韩愈《山石》。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这两句太意是:山花红,涧水碧,鲜明美丽的颜色变相辉映,常常有十围粗细的松树,枥树闯入眼帘。这是写作者早行于山路中所见。作者用
4
“山红涧碧”概括雨后天晴.朝阳映照下的山花、涧水所特有的光感和色调,又用“纷烂漫”加以渲染,把美丽的山景表现得鲜艳夺目。而高大的松树、枥树,又使这首诗的风格显得壮美。~两句一直为后人称道,苏轼还曾根据这首诗的诗意、词语,并依照原韵写过一首七绝,其中有句云“宿云解驳晨光漏,独见山红涧碧时”,足见它的影响深远。
《山石》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见唐·韩愈《除官赴嗍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新知:新交。衰暮:老年人。这两句大意是:少年人乐于结交新知己,老年人则思念昔日的老朋友。这是元和十五年韩愈诏拜国子祭酒行至江州(今九江)时写给鄂岳(今武昌)老友李程的一首诗。诗中感慨双方都已年过半百,来日苦短更加思念旧日老友。这两句以少年、老年空友的不同特点作比照,突出了老年人特别思念老朋友的特殊心理。
《除官赴嗍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师其意,不师其辞。
见唐·韩愈《答刘正夫书》。师:模仿,效法。这两句大意是:效法前人的文意,不模仿他的文辞。文学创作历来讲究创新。由于人们的认识或感情有很多共通或类似的地方,因此表达方式的创新就显得特别重要。虽然论述的遭道理、抒发的感情与前人相同或相近,但由于运用了崭新的语言,就会让人有耳目
韩愈名句(知识讲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