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发展理论
第1页,共1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一、理论背景
(一)社会历史条件
。
。
(二)文化思想渊源
:第一“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第二“认为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过失是心理的行为,如口误、笔误、失手、遗忘等。
梦:梦是愿望的实现,分为显意的梦和隐意的梦;儿童的梦已具有成人梦的一切特点。
神经病通论:“每一病人的症候结果都足以使自己执着于过去生活的某一时期。就大多数病例而言,这过去的时期往往是生活史中最早的一个阶段,如儿童期或甚至于早在吸乳期内。”
此外讨论了性欲与里比多、焦虑、压抑与反抗、移情及分析治疗法等。
第5页,共1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3. 《超越唯乐原则》
最重要的内容是对本能的重新界定。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
4. 《自我与本能》
由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的心理结构变为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本我(Id) ,追求快乐原则,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例如恋母情绪(Oedipus complex)
第6页,共1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自我(Ego),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遵循“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具有次级思维结构。 对象里比多向自恋里比多的转化包括:压抑、自居(或认同)和升华。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其特点是追求完美,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第7页,共1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三、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
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指的是“性的”发展,而这种“性的”发展指的是里比多的发展,或称心理性欲的发展。
他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
①口唇期(0-1岁):婴儿从吸吮动作中获得快乐。
②肛门期(1-3岁):排泄时所产生的轻松的快感,使儿童进一步注意自己的身体。
第8页,共1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③前生殖器期(3-6岁):儿童到3岁以后懂得了两性的区别,开始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其间充满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儿童会体验到俄底普斯(Oedipus)情结(或称为恋母情节)和厄勒克特拉(Electra)情结(或称为恋父情节) 。
④潜伏期(6-11岁):呈现出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儿童学会了兼顾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儿童的精力可集中到学习、游戏、运动等活动中。
⑤青春期(11-13岁开始):儿童对家长容易产生的抵触情绪及经常采用的克制冲动的方法:禁欲和升华。
第9页,共1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二)停滞和退化
停滞与退化是互为因果的,了解其关系对正确认识神经病因有重要意义。
停滞和退化可发生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中,其结果是导致人格发展受到影响。
(三)儿童的焦虑
:真实性焦虑、神经病焦虑、道德的焦虑
:
儿童的焦虑倾向来自遗传,其根源都是由于里比多得不到发泄。
第10页,共1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压抑:受压抑的观念或冲动,很容易在儿童的梦中得到表现。
反向作用:“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
投射:投射表明在这方面被压抑了,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
退化:如成人表现出孩子气,儿童吸吮手指头、尿床、撒娇等。
停滞:过度的满足或失望都会造成停滞。
(四)弗洛伊德的方法论
自由联想法要求病人用言语报告正在发生的一切思想。
其基础假设为:每一个心理事件都是有意义的。
第11页,共1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它的原理是将潜意识中的欲望加以暴露,然后使其消除,即在引起症候的矛盾中求其病源所在,通过精神分析的暗示,让病人自己努力,消灭内心的抗拒。
释梦,就是一种典型的精神分析的暗示法。
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
总之,弗洛伊德的方法是认真地倾听病人的谈话,帮助病人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其研究方法,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如常用的谈话法、临床法、个案法即是从中沿袭和引申出来的。
第12页,共1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
精神分析发展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