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鹤楼送别》.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全国第九届青年老师阅读教学比赛教学设计(九)
《黄鹤楼送别》
(全国一等奖)
「老师简介」
谢培,男,1978年12月出生,广西桂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高级老师,教导处主任,桂林市七星区“领雁工程”学员,广西省级普通话程度测试员。曾、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定基调.                                       
刚刚大家听的这首歌《送别》,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黄鹤楼送别》拥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送别。(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整体把握知大意。                                 
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想象黄鹤楼送别的情景。
2。 完成填空题,书写时不仅要把生字写正确,还要注意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 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出古诗的节奏感。
(三)诗文对照悟别情。
1. 说说古诗的意思,相机点拨。画出相关的语句,解决疑难。
2. 默读课文,诗文对照,考虑:可以直接解释这首诗的只有第1、4自然段和其他个别语句。课文为什么还要写第2、3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依依惜别”)
3.细读第2、3自然段,体会依依惜别之情。(先默读课文,画出那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二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再随机展开交流。)
(1)“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风光,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让学生联络生活经历谈谈对离别的感受。
(2)读李白说的三句话。考虑、讨论:你从这三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3)、讨论:你从孟浩然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二人的对话和古诗.
(四)诗文对照悟表达。   
1。 联络古诗,理解第2、3自然段的内容是本文作者根据古诗和二人之间的关系想象出来的,再回应前面提出的问题--“课文为什么要写第2、3自然段?”从而把握本篇课文“文包诗"的特点。
(作者通过描写二人分别时的行为和语言,能更好地表达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之情。通过阅读这两段想象性的文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2。 领悟古诗的抒情方法。
(1)本文通过三四百字详细描写了二人依依惜别的场景,李白的诗只有28个字,他是怎样抒发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的呢?
(2)为什么此时此刻,李白眼睛看不见三月的美景,看不见似锦的繁花,只看见远去的孤帆和流向天边的一江春水?
(3)小结:眼中之景表达的是心中之情。李白正是借这些景物来抒发心中的感情,这就是“借景抒情”。
3。 ,诗歌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是诗歌的身体。虽然抒发着一样的情感,但是诗和文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各有特点:诗人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而文章的作者是根据古诗,发挥想象,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语言来表达感情。前者含蓄,耐人寻味,后者直白,通俗易懂.
4。 结课,布置作业和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板书设计
25  黄鹤楼送别
                        依依 惜 别
                            魂
                     诗               文
            

《黄鹤楼送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hetyo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