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
《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我们应当怎么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样化。
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巩固反馈阶段我设计对口令、拍手、猜数等好玩的嬉戏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问和嬉戏结合起来,使孩子们留意力集中,对数学产生剧烈的新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嬉戏活动中巩固了新知。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地方:
1、板书7的组成时写得太小,不够清晰。
2、整节课提无效的问题比较多。
3、强调数的组成不够到位。
《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2
经过修改后,本课也能基本完成了任务,而且在练习部分变得好玩些了。
首先让学生运用学习2——5的分解与组成方法进行自主探究6和7 的分解与组成,学生依据已有学问和阅历能很快得出结果。从学生的汇报中,了解到学生是根据肯定的依次进行分解的,这点做到了教参中要求渗透的“有序”思想。而且学生能依据分法写出式子。
然后在练习的连接过度语上,创设了嬉戏竞赛的情景,学生练习的热忱高了,主动地参加到整个活动中来。
《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3
本课能基本根据教材的要求,结合教案的设计,基本完成了任务。也就是教学中我让学生运用学习2—5的分解与组成方法进行自主探究6和7 的分解与组成,学生依据已有学问和阅历能很快得出结果。从学生的汇报中,了解到学生是根据肯定的依次进行分解的,这点做到了教参中要求渗透的“有序”思想。而且学生能依据分法写出式子。
但整节课下来感觉很沉闷,是否趣味性不强呢,我是否应当把他变得更好玩味性一些呢?
《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4
5以内的加减法可以说对孩子们来说不是难点,5以内各数的组成也比较好记,甚至许多孩子用数一数的方法都能把加减法算对。但是6-10的相识和加减法,对一些孩子还说就有肯定的难度了,并且还简单算错。先学的6和7的相识这部分内容不是难点,孩子对比大小,序数的含义驾驭的还都不错。为了给有关6和7的加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关6和7的组成就是很关键的教学内容了。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一、在操作中体会组成的含义
请同学们拿出六根小棒,假如把这六根小棒分成两部分,可以这么分?小组合作分一分,并记录一下你们的分法。让孩子自己先试着分一分,孩子对分小棒有肯定的阅历,有5的组成做基础,孩子倒是知道怎么分,但是大部分小组记录的不够全面。让孩子在汇报的时候,相互补充达到总结出全部的状况。针对这种状况,老师再引导大家如何有依次地进行分一分,先引导通过数数的方式知道数完5再数6,说明5再多1个,也就是5再加1个就是6,让孩子先体会6可以分成5和1。然后通过移动黑板上的带有磁性的1根小棒,来感受6可以分成4和2。再移动1根小棒,6可以分成3和3。这样始终下去把6的组成再有依次地探究一遍。并且老师刚好的板书在黑板上。
二、形式多样体会6和7的组成
6的组成虽然在黑板上演示了一遍,终归比较抽象,孩子还是不简单记住和理解。接着,我又采纳涂一涂的方法,让学生把6个圆圈,通过涂颜色分成两部分,再来体会数的组成,自己独立完成课本上的涂一涂来体会6的组成,并能把全部状况自己再感受一遍。老师这是再问一问,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6的组成吗?你发觉有什么规律吗?让学生说一说,学生会提出有规律的背,先背6可以分成5和1,然后4和2,然后3和3,然后2和4,然后1和5,前面是5、4、3、2、1,而后面一个数就是1、2、3、4、5,这种方法总结为
《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