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眼科护理学一、课程概述授课教研室眼科学教研室授课学期第6 学期课程名称中文眼科护理学课程类别必修课英文 Ophthalmic Nursing 学时分配总学时 20 理论 20 习题实验实训上机见习 周适用专业层次护理专业四年制(一) 课程性质、地位《眼科护理学》是研究视觉器官疾病的发生、表现、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医学科学,是临床护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临床专业课程。由于视觉器官解剖学的特点和其功能的复杂性, 决定其检查、处理和研究方法与其他临床学科有较大差别,因此发展成为现代医学中的一门独立临床学科。各门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为阐明眼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条件,提高了眼病的诊疗水平。眼科学领域的发展又丰富了基础学科的内容。眼病与全身其它系统疾病常相互影响或密切相关,因此眼科护理学与其它临床学科也有密切联系。眼科护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临床护理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使护士对眼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基本的认识。(二) 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并体现“三基”的原则,力求做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群健康需求变化, 护理对象从“病人”扩大到“人的健康”, 坚持把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坚持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以新医学模式、 21 世纪科技发展和社会健康需求对护理学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为依据, 体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主线”, 以提高教学质量、全面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为目标, 运用现代教育和心理学理论以及计算机技术, 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整体优化建设,在课程内容上体现基础性与发展性协调,在课程实施中体现引导与自主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三) 课程设计思路第三军医大学眼科护理学课程设计方案的制定,主要依据《第三军医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眼科学教研室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 同时也参考了国内医学院校眼科护理学课程的设置模式。眼科护理学教学主要为理论课,理论课按照眼球解剖由前向后的顺序进行讲授,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为讲授重点,以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为一般了解内容,以临床表现和治疗护理措施为重点内容,充分利用临床资料图片、动画及录像使教学更加形象和生动,使学员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辅助网络教学,使学员能够进一步自学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课程评价采用多种形式,如评教评学、教学督导评价和课程考核等。课程考核是课程评价的主要措施,眼科护理学课程结束后的理论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制定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命题原则或命题细则, 试题可按难、中、易,不同的比例组题,考试以理论讲授中要求掌握的内容为主,理解内容为辅,适当加入前沿知识,客观评价教学效果。 2 二、课程目标(一) 总体目标学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掌握重要眼病及常见眼外伤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诊治护理基本技能,正确理解眼病与全身病的关系,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积极的职业情感、基本的评判性思维、临床决策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观察能力、自主学习和专业信息能力,实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训练临床思维、解决患者问题的系列目标。(二) 分类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 基本理论知识方面 1) 说出眼的主要结构,能解释各结构的解剖及生理要点,能阐述其临床意义。 2) 阐述常见眼病的致病原因及临床表现,能拟定其护理治疗方案。 3) 阐述眼外伤的预防措施及临床表现,能拟定其急救和护理方案。 4) 说出眼病和重要全身病的关系,能说出常见全身病在眼部的主要表现。 5) 说出眼科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2) 基本技能方面 1) 说出眼科常用检查方法。 2) 运用眼科一般治疗操作技术。 3) 说出常用眼科手术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 感受双语教学,适当增加医学专业英语词汇量,鼓励其阅读相关外文教材、专著和文献。(2) 参与教学互动, 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形成整体护理的观念,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3) 感受典型病例示教, 观看教学录像, 掌握基本技能及巩固提高理论知识, 为实习打下基础。在见习过程中,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强烈的责任心。(4) 主动查阅资料,逐步掌握信息收集、整合能力。(5) 寻找学习困难的原因, 有针对性地参与重点辅导学习。学习参考课外参考资料及专业网站, 以增加眼科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6) 主动参与评教评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教学互长。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养成科学的临床思维习惯,树立爱伤观念。(2) 重视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3) 接受与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形成和临床医护人员协作工作的团队合作能力。(4) 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独立自主完成相关学习任务。(5) 热爱临床医
4《眼科护理学》(护理四年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