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X线头影测量分析.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X线头影测量分析
目录
?1拼音
?2 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应用
?3头颅定位X线照像和头影图的描绘
o
o
?4常 1)投照距离:X线由球管射出时,呈辐射状,使投照物体的影像放大,而产生模糊
的半影。X线球管至胶片的距离越大,则射出的X线越接近平行,所造成的半影也越小。在X线头颅摄影时要求有较大的投照距离,一般应不小于150cm。投照物体与胶片间
距离,也是影响X线影像清晰和真实的重要因素,物片距越小,则X线影像的放大和
失真越小。因而在投照时,应尽量使投照物体与胶片盒紧贴,以减小其放大误差。通过加大球管至胶片距离也可减小由物片距所造成的放大误差。每次照像时使头位、X线球
管及胶片三者之间的关系维持恒定,这样所得的X线片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及
不同个体或不同时期分别测量所得结果的可比性。
2)X线头影像的放大误差:由于X线头颅摄影时,X线不能达到平行的要求,而头
部正中矢状平面与胶片间又有距离存在,因而,X线头影像必然有一定的放大误差,但
由于摄影时,头部固定位置一致,故各片的放大误差基本一致,不会引起相互之间的差异。
放大误差的计算公式为r=(〖SX(〗D〖〗D-d〖SX)〗-1)×100。
r为放大误差率,D为X线球管焦点至胶片距离,d为头部正中矢状面至胶片距离。

X线头影测量不能在X线头影像上直接进行,而需在描绘的头影图上进行,故描绘的头影图必须精确地与头影像上的形态完全一致。描图可于具有良好光源的X线看片
灯下或专用的描图桌上进行。描图及测量时需要准备透明胶片、硫酸描图纸、精确的毫米尺、半圆仪、细尖钢笔及硬质尖锐铅笔等。将X线头影描于硫酸纸上,再在描图纸
上进行测量分析。描绘图的点线必须细小精确,以减少误差。在X线头影图像上,有
因头颅本身厚度或个体两侧结构不完全对称而出现的部分左右影像不完全重合(头颅定
位不准亦有此弊,应尽量避免),此时,则按其平均中点来作描绘。
[返回]4常用X线头影测量的标志点及平面


标志点是用来构成一些平面及测量内容的点。理想的标志点应该是易于定位的解剖标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相对稳定。但并不是常用的标志点均能符合这一要求,不少标志点的确定是由各学者提出的不同测量方法而定,而标志点的可靠性还取决于头颅X 线片的质量以及描图者的经验。
头影测量标志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解剖的,这一类标志点是真正代表颅骨的一些解剖结构;另一类是引伸的,这一类标志点是通过头影图上解剖标志点的引伸而得,如两个测量平面相交的一个标志点。

(1)颅部标志点

蝶鞍点():蝶鞍影像的中心。这是常用的一个颅部标志点,在头颅侧位片上较容易确定。

鼻根点():鼻额缝的最前点。这是前颅部的标志点,代表面部与颅部的结合处。有些X线片上,此点显示不太清楚,是因为其形态不规则骨缝形成角度之故。

耳点():外耳道之最上点。头影测量上常以定位仪耳塞影像之最上点为代表,称为机械耳点。但也有少数学者使用外耳道影像之最上点来代表,则为解剖耳点。

颅底点():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一般此点较易确定,常作为后颅底的标志。
Bolton点: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

(2)上颌标志点
眶点(:)眶下缘之最低点。当病人两侧对称及在完好的定位下,左右眶点才于同一水平,但实际上难以达到。一般X线片上可显示左右两个眶点的影像故常选用两点之间的点作为眶点,这样可减小其误差。

翼上颌裂点( fissure):翼上颌裂轮廓之最下点。翼上颌裂之前界为上颌窦后壁,后界为蝶骨翼突板之前缘,此标志点提供了确定了上颌骨的后界和磨牙的近远中向间隙及位置的标志。
前鼻棘( nasal spine):前鼻棘之尖。前鼻棘点常作为确定腭平面的两标志点之一,但此标志点的清晰与否与X线片的投照条件有关。一般不作近远中长度测量所用。后鼻棘( nasal spine):硬腭后部骨棘之

X线头影测量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aha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2-04-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