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名著读书心得
浮士德名著读书心得1
一本好书,就如生命中一朵永不调谢的奇葩,而书中深刻的道理更令我们回味无穷。《浮士德》是我至今最喜爱的书,书中蕴涵的道理令我永远自强不息。
《浮士德》是德国大士德一生的奇闻异事,其中对话犹如诗律,时而激荡时而温婉。浮士德是个传奇的人物,他与魔鬼梅菲斯特定下契约,用灵魂做赌注,若他被享乐所迷住,对某一瞬间说出:“停一停吧,你真美丽。”他就甘愿毁灭,他的灵魂将堕落,恶魔将给他的灵魂套上枷锁,置于魔鬼的桎梏。而这一生的赌约,也是让浮士德不断学习、不断净化的过程,从迷茫中醒悟,从黑暗中升华,忏悔自我的过错,从堕落边缘得到救赎。经过这些历练,最终浮士德的人格将得到完善,他也登上了更高更完美的境界,魔鬼梅菲斯特终究夺不走人性的完美善良。
天主认为:“人在奋斗时,难免迷误。”浮士德就曾误入迷途,但此后也受到内心谴责,忏悔自身。就如杯具第一部中,他受梅菲斯特诱使,返老还童,爱上格蕾辛,却酿成了格蕾辛杯具,与她幽会,让她给母亲安眠药却意外害死了母亲。其中歌德在梅菲斯特的语言中就善用典故讽刺当时社会的麻木,以及不良现象,或者说,这整部作品中就有歌德对梦想世界的追求和对当时社会的鄙视与不满。就比如情节中之后格蕾辛因惧怕生下私生子后要收到的耻辱而溺死了自我的孩子,遭法院审判,格蕾辛被绞死。而当时确有这条法律:少女私通要当众身穿囚服对神父忏悔,于是因害怕羞辱而杀死私生婴儿的情景也屡见不鲜,歌德后提议废除了此法。
在《浮士德》中,象征隐喻和铺垫的手法也有巧妙运用。在浮士德问梅菲斯特有没有礼物让他送与情人,梅菲斯特说:“我确实看到一件东西,像是穿着珍珠的丝线。”他的话暗示了格蕾辛在不久的将来将会被处于绞刑审判,丝线象征处刑的绳子,而珍珠象征着眼泪。
作品中,歌德常涉及到神论,引用圣经中的典故。故事的起因,天主与魔鬼梅菲斯特打赌,也很容易看出是受圣经《约伯记》中耶和华和和撒旦的赌约启发,不一样的是约伯是受苦被苦难考验,而浮士德是受享乐被诱惑考验。
同时,比较手法也被灵活运用,光明与黑暗、真理与世俗、科学与迷信、惰性与追求,其中也包含了歌德的抱负以及梦想。
梅菲斯特的奸计,在情感上的诱惑满足,以杯具第二部,海伦追随儿子的死亡而告终,浮士德对美的追求转而走上社会政治的道路。他为建功立业,杀了无辜老人百姓,他又一次于心不安,受到谴责,愧疚忧愁。但经过这些经历,他开始想建造梦想的人类社会,不懈努力,追求经过自身奋斗劳动来造福社会、争取梦想。
当这一梦想实现,浮士德要对那一瞬间说:“停一停吧,你真美丽。”。于是他便毁灭了。似乎魔鬼得到了胜利,但当时浮士德所说的是他被享乐迷惑,而此时,他是渴望自由,进取奋斗,想继续向前永不停滞。所以尽管肉身不在,但灵魂却得到救赎,他的无私、渴望造福人民的梦想是接近天国的境界。
虽说是杯具作品,但魔鬼并未得逞,浮士德精神永在,不懈追求、争取的热血永在。
浮士德名著读书心得5
读了不少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是歌德的《浮士德》。
《浮士德》是一部悲剧。其悲剧意义不在于从书斋到爱情再到政治和事业的复杂情节,而在于人作为一个无从选择的生灵,被上帝和魔鬼所控制的近乎宿命式的悲凉。人只是个傀儡而已,绳索一会儿交给上帝,一会儿交给魔鬼。到底控制我们的是上帝还是魔鬼,又有什么实在意义呢?对于一只蚂蚁来说,死在大象脚下还是人脚下,有什么分别呢?人理应相信并尊重真理,但是如果真理是像石头一样握在谁的手中,那么它就不再是可敬的;倘若上帝以慈悲的名义占有我们的灵魂,那么我们应该向这位顶礼膜拜并接受它施舍的羽翼飞升天堂,还是牵着魔鬼的手义无返顾地下地狱呢?我想,这也是《浮士德》留给我们的并不难回答的问题。
自由自主的幸福生活是每个人心中的向往,《浮士德》也至始至终贯穿并隐约流露这个主题。浮士德与魔鬼签订契约,在皇宫荒唐地享乐无一不体现着他的追求。就在浮士德即将长逝的时候,还预言着自由自主的幸福生活,呼喊着:“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浮士德也在预言中得到了满足。依据契约,浮士德被光明圣母带上了天堂,好像一位为杀戮而生的将军被送进了养老院——全世界都为之兴奋,而他自己却活得像个小丑。
每个人都向往自由,渴望幸福,但到达的方式不同。但我们应该坚信只有靠自己的拼搏和努力争取到的才是最长久也是最弥足珍贵的,其他任何方式所带来的结果注定是一场悲剧。我想《浮士德》之所以成为传世不朽的原因也正是如此吧。
【以下为精品推荐,可删改!】
【推荐一:《生命生命读书心得范文》】
生命生命读书心得范
浮士德名著读书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