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蓝色多瑙河》
课 时:一课时
课 型:欣赏课
教学目的:通过欣赏、讨论、分析等手段,学生掌握乐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和圆舞曲等音乐常识,在音乐声中拓宽学生视野,发挥想象,潜移默化中进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课 题:《蓝色多瑙河》
课 时:一课时
课 型:欣赏课
教学目的:通过欣赏、讨论、分析等手段,学生掌握乐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和圆舞曲等音乐常识,在音乐声中拓宽学生视野,发挥想象,潜移默化中进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
教学重点:分析序奏、展开联想
教 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之间用歌声问好。(大屏幕已开)
二、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欢送你们来到快乐音乐40分钟。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段歌曲。”(播放课件,听歌曲《小白船》)
2、师:“好,欣赏完这段歌曲,我们来进展一个小组讨论。大家都来说一说,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每小节有几拍?假设把它改编为舞曲的话,那它应该是一首四拍子的舞曲,还是三拍子的?大家赶快行动吧,等讨论完毕,再举手告诉老师。"
3、讨论后答复,褒扬.
4、师:“其实三拍子的舞曲有它专用的名称,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圆舞曲又叫做华尔兹(waltz),、18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旋律流畅,速度多为小快板,《蓝色多瑙河》,在欣赏乐曲的同时,老师将同大家一起去领略多瑙河上那美妙的异域风情.
”
三、新课教学:
1、作者简介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部作品,老师找了一些关于这首圆舞曲的背景资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部作品的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
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兼指挥家。于1825年10月25日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音乐世家里。,他自己组织乐队,在国内外宫廷舞会、公园演奏,颇具盛名。老约翰一直想培养自己的儿子当一名银行职员,但小约翰自小就非常喜欢音乐,所以他就跟他父亲乐队的队长学习小提琴,又跟一位捷克的作曲家学习作曲。十九岁的他首次举行了音乐会,,,他不断地创作乐曲,拉小提琴和指挥自己的乐队,承受国内外无数的定期邀请,到处巡回演出。他演出活动的最高潮,是在1872年去美国的访问,据说他在波士顿指挥十四场音乐会演出,音乐会在特地建造的大厦举行,可以包容十万观众,而演奏者就有二万人之多。为此,安排了一百名指挥给他当助手,可谓盛况空前。约翰。施特劳斯于 1899年6月3日在维也纳逝世,享年七十四岁。在他的一生中,共创作作品五百余首,其中圆舞曲就有一百七十首,可以说圆舞曲是他创作的核心,因此后人尊称他为
“圆舞曲之王”。《蓝色多瑙河》.
2、创作背景
师:“那么,这部作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呢,他的创作动机又是什么呢?大家请看大屏幕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