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初步教案
2010年8月
第1章 绪论及绘图根底
第1讲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理解园林设计初步的概念、现状与开展趋势;
理解制图种类
介绍绘图工具运用的制示例和分析
常见线型种类
线型交接与线宽标准
以建筑施工图为例,做线型交接示例和分析
索引标准
(二)、学生分组工具练习与探讨(30分钟)
图幅裁切练习;
A3图框绘制练习;
常见线型穿插错误判读练习;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索题:各种图幅尺度之间的互相关系;小型景观施工图标注的判读与绘制(2分钟);
八、教学后记:
第1章 绘图根底
设计课2
一、设计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线条图工具绘制,让学生稳固前面所学绘图工具相关学问,到达加深、稳固、娴熟驾驭工具绘图技能的目的;
培育各种正确绘图的良好习惯,避开错误绘图习惯的发生;
三、设计内容提要:线条图练习(上)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设计练行线组、垂线组、同心圆组绘制;图框、图幅标准练习;
设计练习难点:保证作图精度的技巧;正确绘图习惯的培育;同心圆组绘制;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探讨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15分钟)
图幅裁切演示;
图框绘制演示演示;
绘制的一般程序演示;
平行线组绘制演示;
垂线组绘制演示;
同心圆组绘制演示;
(二)、学生工具练习与探讨(70分钟)
设计练习:利用工具作图绘制给定线条图(上);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索题:(2分钟)
如何保证平行线组、垂线组和同心圆组的作图精度?
快速、精确绘制景观设计中常见的A3图框?
八、教学后记:
第2章 设计构成根底
第1讲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开展和作用;
驾驭形式美法则;
驾驭常见平面构成方法;
三、教学内容提要:
平面构成概论;
形式美法则;
平面构成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形式美法则;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探讨法、启发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75分钟)
平面构成设计概论
定义
开展及作用
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调和与比照
统一
对称
平衡
比例
重心
节奏与韵律
平面设计门类
平面设计元素
平面构成与形象设计
平面设计的形态要素
点
线
面
平面构成方法
重复
近似
渐变
放射
特异
比照
(二)、学生分组探讨:统一与调和的异同点以及其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举例(10分钟)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索题:分别用重复、近似和渐变构成方法,设计3个景观设计平面图案(2分钟)
八、教学后记:
第1章 绘图根底
设计课3
一、设计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继上次线条图练习之后,通过线条图后半局部的绘制,接着稳固学生所学绘图工具相关学问,到达加深、稳固、娴熟驾驭工具绘图技能的目的;接着培育各种正确绘图的良好习惯,不断订正各种错误绘图习惯;
三、设计内容提要:线条图练习(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设计练习重点:弧线组、切线组、穿插线组绘制;
设计练习难点:保证作图精度的技巧;正确绘图习惯的培育;切线组绘制;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探讨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15分钟)
弧线组绘制演示;
切线组绘制演示;
穿插线组绘制;
(二)、学生工具练习与探讨(70分钟)
设计练习:利用工具作图绘制给定线条图(下);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索题:如何保证切线组、弧线组的作图精度?(2分钟)
八、教学后记:
第2章 设计构成根底
第2讲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开展和作用;
驾驭常见平面构成方法;
驾驭单线材、限形切折等常见构成方法;
三、教学内容提要:
平面构成方法;
线材构成
面材构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翻转构成;韵律;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探讨法、启发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
园林设计初步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