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两则(推荐)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两则(推荐)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两则
读后感之喊停,子路为了夫子 “君子死,而冠不免”的礼,死了。
关于子路的死的讨论非常多,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网上多看看。我这里主要想探讨的是,子路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东西,为什么在生死这样的问题上有如此选择?我们能给自己的学生们留下什么,让他们在一些不至于生死的问题上能做出让我们感动的选择。当然,会有人驳斥我,不要对学生们太多奢望,毕竟太多的东西不同了。但是,这个问题我们要有想法,要不然真的只能成一个“教书匠”了。我个人觉得,孔子影响子路最多的恐怕还是他的人格魅力,甚至让子路觉得,能做一个像老师一样有“礼”的人,值!能做到这一点,何其困难。但是因其困难,反而觉出乐趣和成就。
读后感之二:不要被看到的蒙蔽了自己
孔子被誉为圣人,但是孔子也犯过错误,而且是对自己最喜欢的学生颜回。因此,更能给我警醒。
孔子周游列国,学说不被君主看好,一段时间非常落魄,几乎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有一次,颜回负责饭食,凭着自己的聪明,搞到了一点大米和菜,准备给老师做一顿不错的饭。正在颜回忙着盛饭的时候,恰巧孔子从门旁经过,竟然看到自己最喜爱的弟子偷吃了刚盛好的喷香的米饭,一时稍有不悦,但念及颜回平日最为自己喜爱,没有
及时挑明。开饭时,孔子想借机点拨颜回,说难得有这样好饭菜,当先敬神明,颜回向来知礼,马上向老师解释,说这碗饭他已经动过了,不能再敬神明了。子路马上大怒,让颜回讲个明白,颜回的解释竟让孔子羞赧异常。原来,孔子一行住的破旧,正在颜回盛饭之际,房上灰土掉入碗中,颜回心疼米饭,弹去灰土后怕老师吃了不净,就只好自己吃了。
孔子看到了真相,却误会了真相。我们习惯于一种表达和理解时,往往会有思维的定式干扰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比如学生的行为,往往带有自己鲜明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同样的行为却带有不同的初衷,同样的目的也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我们也经常将希望得到老师关注的调皮学生单纯看做多动,却没有想到他们原来竟有着更单纯的目的。
像孔子这样的处理,毕竟是好的,通过沟通,了解了真相,达到了理解。有一则笑话却让我们替蚂蚁的主人遗憾不已。
说的是一位囚犯入狱后,在百无聊赖之际,看到一只蚂蚁会做各种难度较大的动作。于是,通过精心培养,一只非凡的蚂蚁诞生了,囚犯决定出狱后拿它演出挣钱。出狱后,囚犯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啤酒馆放松一把,顺便显摆一下自己的宝贝。他唤来侍者,说:“你看到这只蚂蚁了吗?”话音刚落,训练有素的侍者已经快速将蚂蚁拍死并且用干净的抹布将桌子重新抹干净了。还没有等这个家伙缓过神来,侍者紧张的道歉传来:“对不起先生,您现在可以点餐了。”
第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两则(推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