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铁索桥上.doc为您服务教育网/ 1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目标】 1 、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 、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三维目标的整合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 、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教具准备:幻灯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俗话说:睹物思人。是啊,每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不禁想起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让后代过上好日子, 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同学们, 还记得咱们上节课学习的一首现代诗吗? ”教师以这样的一段叙述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板书课题后,全班齐读一遍。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全诗共四节, 开头和结尾反复吟唱。开头营造了很美的意境, 轻轻摇晃的桥身、飘过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引发作者无限的遐想; 结尾同样的景物, 却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这两节诗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我打破了按顺序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先学习第 1 节和第 4 节诗。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引出新课的学习,提出问题:“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先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继而由问题导入到第 1 节诗的学习中。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后, 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此时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对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一幅静止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经过再想象、再加工、再创造, 就变成了鲜活的、动态的场面。这里, 对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倾听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所体现。“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由这样一个问题把学生引到第 4 节诗的学习当中去。请学生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划下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潮汹涌激荡”的意思, 再自由地朗读感悟第四节为您服务教育网/ 2 诗。通过指导朗读、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小节诗描写的内容差不多, 但第 4 节比第 1 节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一些。这两节诗的学习中, 我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比如指名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齐读等。在所有文体中, 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 很讲究韵律和节奏。所以朗读自然就成为综合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领略文章的最主要部分内容或重点段落, 体会表达的情感。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诗歌的 2、3 小节, 而重中之重就是第 2 小节。“诗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第 2 节诗。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难以理解。学生初步感知后, 先自己想象一下当时激烈的场面, 然后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 再现当年红军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景, 让学生们进入到诗句所描绘的具体的情境中去。再回过头来细细体味诗句, 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出第 2 节诗中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词句( 勇士们哪, 攀着一根根铁索, 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
我站在铁索桥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