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构造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醒课题
1、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猜谜语
挂灯笼,贴对联 舞狮子,敲锣鼓 (猜一个节日)
2、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除了上述在图片中展示的事物外,还有什么和过春节有关的事物?(老师和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一些关于春节的一些资料。)
在我们回味了年的感觉,理解了年的来历之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老舍先生笔下的老北京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揭题读题.
3、出示学习目的:
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生词的意思。积累优美四字词语.
3)理解写作的顺序,理解老北京春节前的风俗。
4)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风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用猜谜语切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的和任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自然段序号标出来,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 ?”,并和同桌交流。
2、想一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反响检查:
1、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醋”的左边不要少一横;“轿”左下是提不是横;“栗”下面是“木"而不是“米”
2、学生提出难读词语,老师归类讲解
分为三类:生字新词、儿化音、轻声音节
3、读出你积累的优美词语。
4、交流读懂和不懂的地方:
①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
腊月、初旬、腊八粥、元宵.
②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如陌生词语的理解:空竹、逛天桥、残灯末庙
5、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忙乱、热闹、喜庆、团聚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同桌互查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才能,发挥同伴助学的作用,为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创造学习的环境,通过生生互动,互相启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细读课文,理解风俗
(一)出示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场,到哪天完毕?并找出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2、找出点明时间的词语,。填表的时候可以小组合作交流。
时间
风俗习惯
腊月初旬至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元宵
正月十九
(二)汇报交流,老师相机板书
①顺序: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场,一直到正月十九完毕
板书: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时间)
②风俗:熬腊八粥、买杂拌、节前繁忙、放鞭炮、吃糖、除夕守岁、拜年、逛庙会等
③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三)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