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预防校园欺凌防止不法侵害主题班会
本讲稿第一页,共五十七页
有朋友,十分孤单。
缺乏与同学相处的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
身体、或智力有一定缺陷者。
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大多数同学。
被欺凌者
本讲稿第十九页,共五十七页
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
1、扰乱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同学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我们都希望在一个和谐友善、轻松愉悦的校园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样才能专心学习。
2、严重影响被害人的身心健康。加害者以故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为目的,往往造成受害者身体损伤,遭受伤痛折磨,甚至造成残疾。生命是平等的,生命与健康,你的与其他同学的,同样重要。
本讲稿第二十页,共五十七页
3、给加害人的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以损害他人生命和健康为目的的打架斗殴是一种最昂贵的消费行为。为此花成千上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不是什么稀奇事。社会上流传有这样一句话:“有本事去挣钱,没本事别打架”。
4、一旦构成故意伤害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失去自由,铁门紧闭,强制劳动,时时受到监视和约束,严厉的强制措施,低下的食宿条件……
正因为打架斗殴的后果如此严重,学校和家长才这样重视。有一位父亲这样教育他的孩子:“别打架,咱们也打不起”。话虽朴实,但很实在,让我们都按这位父亲的要求去做吧!
本讲稿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七页
抽样调查:如何看待“中学生打架”
多数学生认为:打架是愚昧的;
但也有少数学生认为:打架可以理解,打架者堪称“英雄”,也可以用一个字形容——酷;
极少数学生的回答竟然是:谁打架?在哪打的架?干吗没叫上我一起去?(回答真实而又直率)
本讲稿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七页
中学校园欺凌伤害事件的发生和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有直接的关系,错误地认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当他们不清楚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时,往往会采取不理智的暴力行为来解决问题。
本讲稿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七页
校园暴力伤害的发生,绝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受到欺负的学生会产生极大的自卑感,缺乏自信,有些人自杀,有些人采取同归于尽的报复行动;而欺负别人的学生也养成目无法纪的习惯,长大成人后经常触犯法律。
本讲稿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七页
(三) 惩治“校园欺凌”的法律法规
本讲稿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七页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国家虽强调教育与惩罚并重。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育和保护是具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超越了法律底线,必须为此承担法律责任。
情节较轻
情节较重
本讲稿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七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来源: 中国政府网 2016-06-12 14:00】
本讲稿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七页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43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本讲稿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七页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本讲稿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七页
《刑法》条文
第234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本讲稿第三十页,共五十七页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一、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
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全体中小学生从小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做到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团结友善、不恃强凌弱,弘扬公序良俗、传承中华美德;知晓基本的法律边界和行为底线,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错误认识,养成遵规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本讲稿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七页
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
家长要增强监护责任意识,注重家风建设,加强对孩子的管教,注重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发生。
中小学生预防校园欺凌防止不法侵害主题班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