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梭菌2012-4
由NordriDesign提供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
氧菌感染。
1. 致病条件
伤口的厌氧微环境
破伤风梭菌2012-4
由NordriDesign提供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
氧菌感染。
1. 致病条件
伤口的厌氧微环境
● 坏死组织多、局部组 织缺血;
● 窄而深的伤口;
伤口污染
成人
成人的工伤、
车祸、
战伤等
世界100万/年,
病死率30%-50%
新生儿:
接生工具,
50%死亡病例
破伤风溶血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
外毒素
● 神经毒:对脑干和脊髓前角细胞
有高度亲和力;
● 毒性强:次于肉毒毒素,对人致死量<1μg;
● 不耐热:65℃ 30min,可被蛋白酶破坏;
● 抗原性强:可制备类毒素和抗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的特点
破伤风痉挛毒素:多肽链
轻链:毒性
重链:结合神经细胞和转运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
移行
?
骨骼肌痉挛
临 床 症 状
潜伏期:平均 6-8天 至几周。
早期症状:早期漏口水、出汗和激动,
心率不齐、血压波动,
大量出汗造成的脱水。
牙关紧闭
苦笑面容
角弓反张
颈项强直
典型的症状
新生儿感染
死亡:呼吸衰竭
烦躁,哭闹,口张不大,吃奶困难
外毒素免疫,主要抗毒素的中和作用
少量的毒素尚不足以引起免疫
不能有效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毒素
故一般病后不会获得牢固免疫力
免 疫 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破伤风的诊断主要根据受伤病史、感染致病条件以及特有的症状,即可做出诊断。
一般不需作微生物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非特异性防治
伤口处理:清创、扩创。
易感人群: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力可维持12年。
儿童接种白百破三联疫苗。
(出生后3、4、5月连续免疫3次,2岁、7岁时各加强一次。)
特异性预防
● 如有过类毒素基础免疫,可再 注射一针类毒素;
如无基础免疫,则应立即肌注破
伤风抗毒素,同时注射类毒素主
动免疫。
紧急预防
四、防治原则
1、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 TAT )
早期、足量。先作皮肤试验, 必要脱敏疗法或使用人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2、抗生素治疗如红霉素。
3、使用镇静、解痉药和肌松剂。
特异性治疗
病史:一周前在地里劳动时,不慎被一绣铁钉刺破左足底。伤口立即由当地卫生员处理包扎,但至今未愈。入院前24h开始觉得张口困难,逐渐加重,不能进食。颈项发硬,不能弯腰。5h前开始全身抽筋,发作历时几秒钟,间歇20-30min。
李春波,男,55岁,农民。
主诉:因张口困难,全身抽筋而急诊入院。
病 例
查体:T38℃,P80次/分。神志清楚,检查合作。心肺无特殊。牙关紧闭,痉笑,颈项强直。左足底有一个2-3cm深的伤口,轻度化脓感染。体检时阵发痉挛一次,呈角弓反张,历时约十秒。
?为什么?
?
?
病 例
小芳,下荷池采藕,不幸划破足底一大块皮肤,伤口被淤泥污染。她以为是小事,只是用池水洗了洗,回家后在足底贴上一片伤湿止痛膏。可是,当天夜里,她的伤足出现红肿。第二天上午已肿至小腿。下午到医院时,连大腿都红肿化脓,剧烈疼痛,高热至40℃。医生切开伤口时流出暗红色脓血,恶臭,并有气泡溢出。入院当天晚上就死去了。
?
?为什麽?
?
产气荚膜梭菌
特殊结构?
培养?
生化反应?
致病物质?
致病?严重后果?
预防?
治疗?
病例分析
患者一家食用了自制豆豉,6人相继出现腹痛、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等症状,症状轻重不一,经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
想一想
?
?
?
肉毒梭菌
特殊结构?
致病物质?特点?
致病?成人?儿童?
预防?
治疗?
破伤风梭菌2012-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