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索尼不过是打了个“喷嚏”.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索尼不过是打了个“喷嚏”.doc1 索尼不过是打了个“喷嚏”曾经辉煌炙手可热的索尼电视、组合音响、半导体、随身听,如今却难觅踪迹。坊间有关“索尼破产”、“日企衰落”的传言不绝于耳, 这家曾被乔布斯视为偶像的公司究竟怎么了?日企真的全面衰退了吗? 日本战败后的 1945 年,井深大和盛田昭夫联合创办了“东京通信工业公司”( 索尼前身)。从创业初期的 1950 年至 1982 年, 公司“凭借崭新的产品颠覆人们的生活模式”为世界贡献了 12 项划时代的技术革新。但随着第一代创业者的离去, 出井伸之就任索尼总裁, 之后公司又移交到了斯金格手中,索尼似乎开始“迷失”,不断进军电影、音乐,甚至涉足银行、保险、金融,集团日益臃肿。 2006 年,索尼公司创业 60 年,因笔记本电脑锂电池着火事故,全球约 960 万台笔记本电脑被召回, 损失高达 510 亿日元; 次年, 其游戏机部门的经营亏损达 2000 亿日元; 2011 年更亏损 63 亿美元。索尼最关键的核心部门( 即电视机业务), 也从 2005 年起持续赤字, 优秀的技术人员不断流失。索尼的两处“感染”面对索尼的衰落,业界分析云云,归纳其原因,大致有二: 一, 索尼领导人更替期间的战略迷失, 经营方向混乱, 技术创新能力丧失。创始人井深大与盛天昭夫, 一个技术天才, 一个管理天才, 他们形成了技术索尼与市场索尼既协调又博弈的两个轮子, 推动着索尼经受市场 2 洗礼。 1979 年索尼开发了磁带随身听, 一个工程师自作主张起名“ Walkman ”, 其广告一经推出,产品就大获成功。就此,工程师文化在索尼日益盛行。工程师们醉心于有意思的技术开发,以至 BETA 模式录音机的失败正是这种工程师文化偏执的恶果。随着第一代创业者离开, 学艺术出身的大贺雄典和学经济的出井伸之领导着“工程师占大多数的索尼”,两人并没能很好地完成那种坦然经受成功与失败的“绝配搭档”。当 1985 年“广场协议”后, 日本电子企业向高附加值和高精加工转型的阵痛来临, 电子行业不景气, 索尼又向美国娱乐业投入过多而导致现金大幅下降, 公司开始陷入危机。二,注重绩效管理造成经营上的短视。大致从 1995 年开始,索尼公司逐渐实行绩效主义, 成立了专门机构, 制定了详细的评价标准, 以对每个人的评价为标准确定报酬。工程师们的精神领袖井深大的口头禅“工作的报酬是工作”,使许多人为追求工作的乐趣而埋头苦干。可实行绩效主义后,公司已无法产生“激情集团”。为衡量业绩,公司首先必须把各种工作要素量化, 为统计业绩, 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对工作则越来越敷衍了事。几乎所有人都提出了容易实现的低目标, 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在蔓延, 索尼的核心“挑战精神”渐渐消失。公司不仅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还对每个业务部门进行经济考核以决定整个业务部门的报酬。结果业务部门相互拆台, 都想方设法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中为本部门多捞取好处。索尼的管理,已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索尼业绩开始下滑。被忽视的“索尼转身” 3 那么,索尼现在到底怎么样了呢? 2014 年2月5 日,索尼宣布将个人电脑业务及 VAIO 品牌一同卖给日本投资基金 JIP ,索尼将停止规划、设计及开发 PC 产品。不仅 PC ,在索尼的重组计划中,还包括将连续亏损近十年的电视机业务也分拆出去,索尼似乎在告别终端市场。其实, 目前在

索尼不过是打了个“喷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3
  • 文件大小104 KB
  • 时间2017-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