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赤壁赋》说课稿.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
  二、引申苏轼的山水意识
  通过学生讨论回答,明确:
  苏轼采取的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
  二、引申苏轼的山水意识
  通过学生讨论回答,明确:
  苏轼采取的是一种政治性的退避,“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乐和心灵安慰的较为现实的途径无论人生的感叹或政治的忧伤,都在对自然和对山水的爱恋中得到了安息于是他的山水意识提到了一个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高度从而,自然山水在他的笔下,不再是象魏晋诗人那样只是作为哲理思辩或徒供观赏的客体,而融入了苏轼的生活、兴趣、情感当中秋风水月、平畴旷野,极其普通的景色在这里都充满了生命和情意而一种浑化无际、物我两忘的风格在苏轼的笔下也随之流淌出来,这是平凡而不可企及的美
  三、主客是否为两个人?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思想
  答: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通过学生讨论回答,明确: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态度)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态度)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四、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教师引导,点拨明确:这缘于诗人痛苦的人生际遇,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种豁达的情怀
第 7 页
  五、结语
  (1)文章具有赋的情韵,散文的笔调,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上的束缚,用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带韵的散文,兼具诗的情韵和散文的理意,体现了韵文的优美、绵长的特色
  (2)《赤壁赋》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的幽美景致,都给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带去了莫大的慰藉,

《赤壁赋》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逍遥小书生
  • 文件大小8.57 MB
  • 时间20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