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是怎样的呢?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有什么精彩的环节呢?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自古离别多伤悲, “孤帆远影碧空尽, ”而不尽的却是这浓浓的离愁,李白吟诵到,女生读 — —
师:人在千里外,情在送别中。这滚滚涌动的是诗人的情意,带着这深深的情意,李白吟诵到,男生读 — —
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对朋友之间的友情是多么感人啊!让我们再用情地读读诗歌吧!(配乐朗诵)
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
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六、拓展,了解古人送别的方式
1、自古多情伤离别,送别时刻以诗相赠,寄以深深的情意,让我们走进送别诗,看看古人都是以什么样的方式送别。
《送元二使安西》 《赠汪伦》 《折杨柳》(留与 “柳 ”谐音 “)
2、每首以什么样的方式送别。
3、积累:背诵抄写
4、总结: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深情厚谊。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七、作业练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体会诗人的感情。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碧空 长江
孤帆
目光送,心相随
依依惜别
情深意长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由诗谱写的歌曲吗?
生(齐答):听过。
师:都听过哪些诗曲?
生1:我听过《锄禾》的诗曲,非常好听。
生2:在一次少儿节目上,我听过《鹅》、《望庐山瀑布》等由诗谱写的歌曲,非常有韵味。
生3:老师,我们班上的很多同学都会吟唱《春晓》,好听极了!
师:好的,就让我们一起来吟唱一首《春晓》: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师生一起吟唱《春晓》,学生意犹未尽。)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吟唱诗曲,现在,老师唱一首歌,你们帮老师听一听,看看这首歌在哪种场合唱较合适?
师(吟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崖,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师入情地哼唱,学生入迷地听着。)
师:(歌曲完毕,故作迟疑状)谁能帮老师这个忙呢?
生1:好像可以在欢快热闹的场合唱。
生2:不,我倒觉得应该是在平静柔和的时候唱。
生3:我想这首歌曲应该是表达一种依依惜别的感情。
师:是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3:老师的表情、老师吟唱的曲调告诉了我。
师:你是个心思细腻的孩子,感情也很丰富,谢谢你!其实不仅歌曲能表达难分难舍的离别情意,古诗也有许多是表达与友人送别情意的。今天老师就向同学们推荐一首诗歌。
(师转身板书课题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学生齐读课题。)
评析:由诗谱曲师生吟唱是本课开场的一个亮点,在师生、生生轻柔、平缓富有韵味的曲调声中,诗韵、诗情已弥漫整间教室,并悄无声息地融进学生的心田。
师:你能理解题目的意思吗?
生1:这首诗写的是李白送孟浩然去广陵。
生2:更具体的,应该是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饯行,送其去广陵。
师:是更为具体了。题目中哪个字的意思表示去呢?
生(齐答): “之 ”字。
师: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各是什么人吗?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1:李白和孟浩然都是唐朝的诗人。
生2;李白和孟浩然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师(补充):李白和孟浩然不仅唐朝著名的诗人,还是好朋友,而且是 — —师生关系。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平日里,他们无话不谈而且兴趣爱好相同,都喜欢把酒吟诗作对。可以说李白和孟浩然是知己,是忘年之交,彼此之间的感情是难分难舍的。
师:题目中有两个词表示地点,你知道他们的地理位置吗?
生:我只知道广陵就是今天的扬州。(其他学生满脸疑惑)
(师一边在黑板画出黄鹤楼和广陵的示意图,一边介绍他们的地理位置。学生频频点头,脸上露出会意的笑容。)
评析:适当的时候,教师 “该出手时就出手 ”,不要错误地以为 “讲 ”多了导多了就是违反新课程理念。本环节,在学生 “满脸疑惑 ”的情况下,教师板画了黄鹤楼至广陵的示意图,学生便能一目了然。
师:你准备怎样读懂这首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