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士塔余秋雨教学目标: 1、准确筛选信息,提高阅读学者散文的能力; 2、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以“苦”为核心的文化探索情感; 3、培养学生爱护中国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一、导入 1、余秋雨简介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是的,我们要进步,我们要提升自己的涵养和品味,就必须读大量的书,尤其是要读大量的好书。在目前公布的中国大陆近十年来最畅销书籍的前十名中,有一位作家一人独占四本, ——这位作家便是余秋雨。【多媒体展示】: 余秋雨, 1946 年生,浙江宁波余姚县人。文化史学家、艺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十多年来越野历险万公里,实地考察了包括中华文化在内的人类各大文明的兴衰脉络,沿途写下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著作,开启新的文风,被公认为目前全世界华人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 2004 年底,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单位选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 2、《文化苦旅》简介【多媒体展示】: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第一部散文合集,也是余秋雨的代表作。他以游记的形式进行文化思考, 所收作品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散点论述, 探寻文化;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文化苦旅》思想核心即一"苦"字,那么这本书到底描写了一些什么样的”苦”呢?有中华文化的历史命运之苦,中国文人的辛酸无奈之苦,进行文化探索的沧桑历程之苦,通过集中表现这些“苦”,深刻地揭示出中国文人及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同时我们也能深切的感受到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二、引出课文,进入教学过程(一)总体感知《道士塔》这篇文章是《文化苦旅》这本散文集的第一篇。下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余秋雨先生之所以把《道士塔》作为其第一部作品集的第一篇文章,请你分析一下有哪些理由呢?读完课文后,请问有什么感受?这篇文章有些怎样的“苦”呢? 2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广泛提问后,明确: 1、读完课文后,请问有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 ——沉重、气愤、痛惜、窒息、悲哀、震撼、耻辱、无奈、痛心疾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我看到一个古老的民族的伤口在流血! 总之,一言以蔽之:苦! 2、揣摩余秋雨把《道士塔》作为文化苦旅开篇的理由: 【多媒体展示敦煌图片】(1)敦煌文化的重要性: .【多媒体展示】: 莫高窟,我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位于甘肃敦煌县东南 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包括洞窟 550 多个, 壁画 5万多平方米,有 10个八中校园大,文献资料四五万册。敦煌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最为灿烂的部分, 敦煌是中华最值得骄傲的,比长城它多了绚烂, 比皇宫它多了内涵,可最后它却是中华之伤。(2 )敦煌文化被破坏所带来的损失: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道士塔”诉说了那个时代的悲哀,诉说了我们整个民族的悲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古老的民族的伤口在流血,让人体会到作为一个文人应有的文化良心。(3)奠定全书基调:通过道士塔这一物象,描述了大漠荒际的中华文明的盛衰,让人见证了历史的深邃苍凉;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文化忧患意识,一种潜藏在知识分子心灵深处的那份孤独与忧虑。 3、请概括一下文中之“苦”。一苦:道士
道士塔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