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
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根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获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才能。
过程和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
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根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获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才能。
过程和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才能、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才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展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和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郑和船队图画)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 一说开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 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面对这么多的说法,我们该取哪一种观点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明朝的对外关系》.
新课讲授
目的导学一:郑和下西洋
1.(多媒体出示问题: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
读教材,答复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
答案提示: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多媒体出示问题: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读教材,学生抢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答案提示:进步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声威.
3.(多媒体出示问题: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读教材,学生抢答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
答案提示:时间:1405—1433年。
空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多媒体出示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读材料和教材,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答案提示:不仅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互相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创始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奉献。
目的导学二 戚继光抗倭
1。(多媒体展示倭寇形象图)老师简短介绍倭寇情况(9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展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2。(多媒体展示以下两那么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鸳鸯阵
材料二: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和大奠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那么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当张居正、谭纶任国事那么成,厥后张鼎思、张希皋等居言路那么废。任将之道,亦可知矣.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1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