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4].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黄锦崧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
1、使学生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人攫取澳门居住权等根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过程和方法
强化学生的识图才能、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才能,形成历史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黄锦崧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
1、使学生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人攫取澳门居住权等根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过程和方法
强化学生的识图才能、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才能,形成历史的时空概念,通过参和小组合作,提升自己的合作探究才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通过感悟郑和和戚继光的伟大品格,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体会出色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和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施行主体是七年级学生。
1、从知识才能程度上来,经过初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历史学科知识的一定储藏:阅读简单材料,从图片、表格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根本技能。
2、从心理特点上看,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兴趣浓重,积极性强,有很强的探求欲望,但在考虑问题时的广度和深度和全面性还有所欠缺,所以老师要在保证学生掌握好根本知识点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考虑问题的才能和探究的才能.
3、从个性特点上看,七年级学生喜欢彰显自我,表现自己,因此课堂上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肯定,但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毕竟才能有限,对很多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还不到位,这就需要
老师对他们作出肯定的同时还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自学检测
检查并点评研学案中自主学习的完成情况
二、导入新课
以中国历史上在对外交往中作出出色奉献的张骞、鉴真和玄奘为导入,并强调他们之所以可以实现主动走出去的背景是所处的历史时期国力强盛.
新课讲授
老师梳理线索:明朝对外交往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征,前期国力强盛,所以郑和可以主动走出去,后期国力减弱,侵略权利不请自来,中国人民被迫要进展反侵略斗争.
2、郑和下西洋
老师通过课件投影,让学生指出、明确西洋的大概方位,并结合材料和课文,明确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国力强盛
目的:进步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声威,“示中国富强”,换取海外奇珍供统治者想用。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研学案【合作探究】1
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材料和答题,对学生探究结果进展讲评,讲评后老师利用课间,概括郑和下西洋的规模、航程、交往方式等,强调郑和七下西洋的和平性质,并点出其中缺乏,为何“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经济利益推动,类似行动不能持久,以古论今,提升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知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材料阅读、处理才能,口头分析表达才能)
在学生展示完毕以后,分三个细节对“郑和下西洋"课题进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keck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04-12
最近更新